[实用新型]一种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5968.3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柳景青;罗志逢;黄佳佳;陈婷婷;胡宝兰;裘尚德;周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管道 生物膜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生物膜反应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水质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网中生物稳定性及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给水管网是联系水厂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在饮用水经给水管网运输过程中,给水管网相当于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反应器,微生物在管道内、管壁上生长、繁殖,会造成加速管道腐蚀和产生恶臭等问题,在一定条件下,附着在管壁的生物膜还会脱落进入水体,严重影响饮用水的水质。
目前,研究中常用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主要有环形反应器(如BAR)、推流式反应器(如PFR)和循环式反应器(如CSTR)等。采用这些反应器进行管道内壁生物膜研究时,管壁生物膜样品的采集非常不方便,而且,难以得到原位的生物膜样品,限制了大量研究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
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外壳、内体和双层布水器,外壳由外壳套管和接头通过螺纹拼接而成,内体由圆环管段和瓣状管段交替排列连接而成,两个双层布水器分别布置在内体两端,內体和双层布水器嵌套在外壳内部。
所述的外壳套管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其径长比为0.08~0.09:1。
所述的圆环管段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圆形塑料管、圆形不锈钢或圆形球墨铸铁管,圆环管段共有5段,每段径长比为0.3~0.4:1。
所述的瓣状管段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圆形塑料管、圆形不锈钢或圆形球墨铸铁管,共有4段,每段分为2组,每组由4瓣四分之一的圆瓣组合而成,组合方式为胶水粘连,每瓣径长比为2~2.5:1。
所述的双层布水器包括布水器前端、前置孔板、内腔、后置孔板和布水器后端,布水器前端为圆柱状,其径长比为2~2.5:1,前置孔板和后置孔板皆为圆饼状,前置孔板、后置孔板的开孔率为50%~60%,内腔为圆柱体,其径长比为1.5~2:1,布水器后端为圆柱状,其径长比为1.5~2: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反应器内部布水均匀,水力条件易控,有利于模拟实际管道;2)管道内体可拆卸,管道内壁生物膜采样简单便捷;3)瓣状管段试验片可直接进行镜检、染色等操作,能够对生物膜进行原位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的内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的双层布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的双层布水器剖视图
图中:外壳1-1、内体1-2、双层布水器1-3、外壳套管2-1、接头2-2、环状管段3-1、瓣状管段3-2、布水器前端4-1、前置孔板4-2、内腔4-3、后置孔板4-4、布水器后端4-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内体可拆卸的管道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外壳1-1、内体1-2和双层布水器1-3,外壳1-1由外壳套管2-1和接头2-2通过螺纹拼接而成,内体1-2由圆环管段3-1和瓣状管段3-2交替排列连接而成(安装时交替嵌入外壳使其首尾相接即可),两个双层布水器1-3分别布置在内体1-2两端,內体1-2和双层布水器1-3嵌套在外壳1-1内部。
所述的外壳套管2-1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其径长比为0.08~0.09:1。
所述的圆环管段3-1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圆形塑料管、圆形不锈钢或圆形球墨铸铁管,圆环管段3-1共有5段,每段径长比为0.3~0.4:1。
所述的瓣状管段3-2为圆形有机玻璃管、圆形塑料管、圆形不锈钢或圆形球墨铸铁管,共有4段,每段分为2组,每组由4瓣四分之一的圆瓣组合而成,组合方式为胶水粘连,每瓣径长比为2~2.5:1。
所述的双层布水器1-3包括布水器前端4-1、前置孔板4-2、内腔4-3、后置孔板4-4和布水器后端4-5,布水器前端4-1为圆柱状,其径长比为2~2.5:1,前置孔板4-2和后置孔板4-4皆为圆饼状,前置孔板4-2、后置孔板4-4的开孔率为50%~60%,内腔4-3为圆柱体,其径长比为1.5~2:1,布水器后端4-5为圆柱状,其径长比为1.5~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5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顶灯面框与壳体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恒阻力固液分离压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