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模式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7183.X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B23B45/16;B23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及其 切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钻,特别是一种能够在不同工作模式间切换的多模式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多模式钻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如输出轴连续旋转的钻削模式、输出轴旋转且离合以控制输出扭矩的离合模式、输出轴既旋转又往复冲击的锤钻模式、输出轴既旋转又旋转冲击的冲击模式。
这种多模式钻通常具有模式切换机构用于切换工具工作的模式,在机壳外部具有一多位置操作件,通过选择该操作件的位置可以选择模式切换机构对应不同工作模式的状态,然而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由于机壳内部各机构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出现卡死使得操作件难以移动的状态。此时,操作者必须重新开机,使内部机构越过卡死位置,才能关机进行模式切换,十分不方便,同时也带来较差的操作感受或让操作者误以为工具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模式切换操作件卡死的多模式钻及其模式切换机构,以便于操作者切换工作模式,并提供更好的操作感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模式钻,包括机壳、容纳在所述机壳内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齿轮减速组件和与所述齿轮减速组件连接并由所述齿轮减速组件驱动旋转的主轴,所述多模式钻还包括模式切换机构,所述模式切换机构能够切换所述传动机构在不同模式下工作,所述模式切换机构包括操作件和致动件,所述致动件由所述操作件致动并与所述传动机构作用,所述操作件和所述致动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储能元件。
更进一步,所述操作件大致为围绕所述主轴轴线旋转的圆环,所述致动件大致为与所述操作件同轴设置的圆环。
更进一步,所述操作件具有第一、第二容腔,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分别容纳有一所述弹性储能元件,所述致动件具有一止动凸台,所述止动凸台伸入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的所述弹性储能元件之间,所述止动凸台在所述操作件围绕所述主轴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能够被相应的弹性储能元件偏压。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容腔是贯通的,所述止动凸台能够进入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的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均未蓄能的自由状态下,所述止动凸台与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的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均接触。
更进一步,所述操作件具有一垂直与所述主轴轴线的侧壁,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围绕所述主轴轴线周向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和所述止动凸台大致为以所述主轴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呈弧形状容纳在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
更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具有离合模式和非离合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机构能够切换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离合模式或所述非离合模式下工作,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离合组件,在所述离合模式下,当施加到所述主轴的扭力大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离合组件能够中断电机到主轴的扭力输出。
更进一步,所述齿轮减速组件为行星齿轮减速组件,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组件包括内啮合齿轮,所述离合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啮合齿轮端面的突起、保持与所述内啮合齿轮端面相结合的结合元件、与所述结合元件作用的按压元件和偏压所述按压元件的偏压元件。
更进一步,所述致动件具有沿与所述主轴轴线平行的轴线延伸的凸台,所述按压元件具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槽口,在所述离合模式下,所述凸台与所述槽口对齐,在所述非离合模式下,所述凸台按压在所述按压元件上。
更进一步,所述机壳在靠近所述操作件的位置设置有周向排列的不同标记,所述标记能够指示所述操作件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传动机构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包括操作件和致动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致动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储能元件,所述操作件大致为围绕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圆环,所述致动件大致为与所述操作件同轴设置的圆环,所述操作件具有一垂直与所述旋转轴线的侧壁和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周向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并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第一、第二容腔,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分别容纳有一所述弹性储能元件,所述弹性储能元件呈弧形状容纳在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所述致动件具有一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止动凸台,所述止动凸台伸入所述第一、第二容腔内的所述弹性储能元件之间,所述止动凸台在所述操作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能够被相应的弹性储能元件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1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