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掺液降粘清蜡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7697.5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罗恩勇;邓德涛;刘昌龙;张志中;崔春秋;徐常亮;胡刚;薛银皎;郑何程;叶明;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7/00;E21B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液降粘清蜡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油工艺管柱,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油井生产过程中的掺液降粘清蜡管柱。
背景技术
油井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原油中溶解的石蜡成分便以结晶析出、长大聚集并沉积在管壁等固相表面上,出现结蜡现象。当结晶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堵塞油流通道,使油井停产,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结蜡是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之一。结蜡会堵塞产油层,降低油井产量,同时也会增大油井负荷,造成生产事故。为保持油井正常生产,需要定期对油井进行清、防蜡的作业。
油井常用的清蜡方法有机械清蜡、热力清蜡、化学清蜡等。热流体循环清蜡法是热力清蜡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热流体循环清蜡法的热载体是在地面加热后的流体物质,如水或油等,通过热流体在井筒中的循环传热给井筒流体,提高井筒流体的温度,使得蜡沉积熔化后再溶于原油中,从而达到清蜡的目的。
热流体循环清蜡包括开式热流体循环和闭式热流体循环。现有的热洗工艺主要采用的是开式热流体循环,使用此方法进行热洗的过程中,热流体不可避免会进入油层,不仅会降低热洗效率,而且也会对地层造成伤害。闭式热流体循环一般是在抽油泵下连接封隔器,将封隔器与套管密封连接,以避免热流体进入地层中,但是封隔器密封件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失效,且套管出现变形后便不能再使用封隔器,无法有效实现无污染的闭式热洗清蜡降粘工艺。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掺液降粘清蜡管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掺液降粘清蜡管柱,能够防止热流体进入油层,并避免封隔器密封件容易失效的问题,能够实现高效率、无污染地进行热洗清蜡降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掺液降粘清蜡管柱,所述掺液降粘清蜡管柱包括抽油泵、与所述抽油泵相连接油管,以及设于所述油管上端的外管,所述外管内套设有内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一环空,所述内管底端部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限位短节,所述限位短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环空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内管连接生产控制阀,所述环空连接洗井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油管的内径,所述外管通过变径接头与所述油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短节为喇叭口状,所述限位短节的上端与所述内管的底端匹配对接,所述限位短节的下端直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能与所述变径接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内管分别与井口五通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通过油管悬挂器与所述井口五通相连接,所述内管通过连接短节与所述井口五通的油液出口流道相连通,且所述环空与所述井口五通的洗井流道相连通;所述油液出口流道设有所述生产控制阀,所述洗井流道设有所述洗井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毫米至15毫米。
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掺液降粘清蜡管柱为内管和外管形成的双层结构,可以设置在管柱结蜡点附近,清蜡降粘的热流体或药剂进入井下与油井产出液混合后再举升至地面,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了油井全封闭的清蜡降粘洗井,从而避免了热流体进入地层、破坏地层,且洗井的内管和外管的深度可以根据油井实际结蜡情况进行调整,对比现有技术的洗井清蜡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洗井液的用量,也彻底解决了洗井液污染油层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流体循环传热进行清蜡降粘时,热流体经泵压进入内、外管间的环空向下流动,将热量逐渐传给油井产出液,以实现清蜡降粘,再通过内、外管间限位短节的通孔进入内管,转而向上流动,与油井产出液一起返回地面,在此过程中,混合了热流体的油井产出液在内管中,始终被环空内的热流体包围,降低了内管中油井产出液的热量损失,从而提高清蜡降粘的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使用变径接头连接了大通径的外管,增加了内管和外管之间环空的体积,从而有效提高内管和环空之间热交换的效率,提升了清蜡降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掺液降粘清蜡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掺液降粘清蜡管柱一配套井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油管起下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凿岩台车用球齿防卡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