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拖车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278.7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忠 |
主分类号: | B60D1/155 | 分类号: | B60D1/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621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拖车杠。
背景技术
当前全国小车数量很大,在雨雪天气里小车抛锚现象时有发生,更有些小车自身原因造成的抛锚,因此牵引车在所难免。传统托车杠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拖车杠不易携带且组装后两车距离必须与拖车杠长度相同才能挂上,此外由于没有缓冲力,牵引费力等,这些缺点给拖车杠的携带及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携带方便、牵引省力的拖车杠。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拖车杠,所述拖车杠包括两节以上铁管,每两节所述铁管通过能够折叠的铁链连接,两节连接的所述铁管其中一节所述铁管外设有挂钩部件,另一节所述铁管外设有能够滑动的铁套,所述铁套上设有挂孔,所述铁套位于两个所述铁管接合处时所述挂钩部件与所述挂孔连接,所述铁套长度大于所述铁链长度。
其中所述铁管内部焊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连接有固定环,两节所述铁管内的所述固定环通过能够折叠的铁链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固定环至少有一个与所述垫片为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垫片有一通孔,所述固定环连接一能够穿过所述通孔的滑动螺丝,所述滑动螺丝端部螺帽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
其中所述挂钩部件为弹簧挂钩。
本实用新型拖车杠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拖车杠携带方便,能够进行折叠,此杠折叠后仅50公分,大大提高了携带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拖车杠使用方便,由于此杠能够折叠,长度可以控制,因此两车距离在拖车杠长度内都可挂上,牵引车拉直拖车杠时锁定即可。
3、使用本实用新型拖车杠牵引省力,此杠有15公分左右申缩,能够给牵引车一定缓冲,便于起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铁管接合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侧铁管;2-右侧铁管;3-左侧垫片;4-右侧垫片;5-左侧固定环;6-右侧固定环;7-滑动螺丝;8-铁链;9-弹簧挂钩;10-铁套;11-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拖车杠,包括4节铁管,每两节所述铁管连接使用,左侧铁管1内部距左侧铁管1端口处一定距离焊有左侧垫片3,左侧垫片3上固定连接有左侧固定环5,右侧铁管2内部距右侧铁管2端口处一定距离焊有右侧垫片4,右侧垫片4上有一通孔,右侧固定环6连接一能够穿过所述通孔的滑动螺丝7,滑动螺丝7端部螺帽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左侧固定环5和右侧固定环6通过能够折叠的铁链8连接,右侧铁管2外设有弹簧挂钩9,左侧铁管1外设有能够滑动的铁套10,铁套10上设有挂孔11。
当使用时,将铁套10滑动到左侧铁管1和右侧铁管2的接合处(两个铁管各覆盖一部分),将右侧铁管2上的弹簧挂钩9勾住铁套10上的挂孔11,将所述拖车杠两端挂钩分别挂于前后车体上,由于滑动螺丝7具有一段滑动距离,因此前面牵引车启动后可以拖动该段距离缓冲后启动牵引后面车辆,左侧铁管1 和右侧铁管2稍有分离(铁套10长度大于铁链8长度),拖动完毕牵引车停止后,由于后面车辆惯性作用会向前继续运行,此时后面右侧铁管2和左侧铁管1接触,此时铁链8退于右侧铁管2内,由于铁套10的存在不至于使得所述拖车杠弯曲,避免前后车相撞,当不使用时,可以将弹簧挂钩9从挂孔11出取出,并将铁套10全部滑动至左侧铁管1上,铁链8从右侧铁管2内划出折叠如图3所示,长度减小,方便携带;由于将铁套10套于左侧铁管1和右侧铁管2接合处前,所述拖车杠是可以弯曲的,长度也是可控的,因此两车距离在拖车杠长度内都可挂上,牵引车拉直拖车杠时锁定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忠,未经徐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的高散热装置
- 下一篇:接触透镜次级包装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