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健运动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580.2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元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A43B7/08;A43B13/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程文敢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运动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是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设计制造的。运动鞋的鞋底和普通皮鞋、胶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运动时能增强弹性,有的还能防止脚裸受伤。所以通常运动鞋所起的保暖作用也相对较大,而当人们运动时,由于身体发热,这种保暖作用就会导致身体汗液的加速排放,而如果不进行有效地透气,则容易使脚部在汗液中浸泡,导致脚臭等不良状况,长期如此还会产生脚部疾病。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排气、能够使鞋子内部产生空气循环的保健运动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健运动鞋,包括鞋底、设于鞋底上的鞋垫、包覆鞋底形成脚部穿着空间的鞋帮,所述鞋底的脚跟部内设有一第一空腔,所述鞋底内设有一环绕鞋底周边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复数个贯穿鞋底上表面的排气孔,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连通排气孔与鞋底侧面地设有排气槽,所述鞋底的脚掌部至足弓部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通过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鞋底上设有连通第二空腔且贯穿鞋底上表面的吸气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上设有用于使气流由第二空腔流入第一空腔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用于使气流由第一空腔流入第二空腔的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鞋垫上与鞋底的排气槽配合地设有第二排气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设有一层弹性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的中部并排设有两个连接第一空腔上、下内表面的弹性连接柱。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运动鞋相比,本保健运动鞋利用第一单向阀使第一空腔向第二空腔形成单向输出,当脚跟落地时,压缩第一空腔从而使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排气孔、排气槽流向鞋子的脚掌部,部分气流向鞋垫吹去,部分气流排出鞋子外,而利用第二单向阀使第二空腔向第一空腔形成单向输入,使脚跟离地时第一空腔能够复原,并且吸气孔设于脚掌部至足弓部的中部,使得气流会从排气槽中倒吸入吸气孔中,从而时空气形成一个循环的流动,从而使汗液更容易被蒸发,保持脚部干爽,使脚部保持健康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鞋垫上与鞋底的排气槽配合地设有第二排气槽,从而使鞋垫不会与鞋底紧密结合,不会导致气流无法流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设有一层弹性橡胶层,从而使第一空腔的回复力更大,回复速度更快;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的中部并排设有两个连接第一空腔上、下内表面的弹性连接柱,使得第一空腔得到支撑,防止塌陷,使得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鞋底内第一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鞋底内第二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健运动鞋,包括鞋底1、设于鞋底1上的鞋垫2、包覆鞋底1形成脚部穿着空间的鞋帮,所述鞋底1的脚跟部1a内设有一第一空腔11,所述鞋底1内设有一环绕鞋底1周边的第一气流通道1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11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2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复数个贯穿鞋底上表面的排气孔13,所述鞋底1上表面上连通排气孔13与鞋底1侧面地设有排气槽14,所述鞋底1的脚掌部1c至足弓部1b内设有第二空腔15,所述第二空腔15与第一空腔11之间通过第二气流通道16连通,所述鞋底1上设有连通第二空腔15且贯穿鞋底1上表面的吸气孔17,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6上设有用于使气流由第二空腔15流入第一空腔11的第二单向阀161,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2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用于使气流由第一空腔11流入第二空腔15的第一单向阀111。
所述鞋垫2上与鞋底1的排气槽14配合的设有第二排气槽21。所述鞋垫2上贯穿设有复数个通孔22。
所述第一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一层弹性橡胶层112。
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中部并排设有两个连接第一空腔11上、下内表面的弹性连接柱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