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622.2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云;王勤 |
主分类号: | F17D3/12 | 分类号: | F17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41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管道 组合式 雾化 加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的天然气输送领域,特别是一种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的油气输送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同要求,经常要向天然气管道中注入一些少量或微量的液态的缓蚀剂、醇类及加臭剂类等不同的化学注入剂,化学注入剂与天然气混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化学注入剂的利用效率。现有的天然气管道注入剂的雾化加注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拆装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由对夹在管道两片法兰间的内套、外套、喷嘴及两组“O”型密封圈组成,其特征在于:内套与外套间的配合为间歇配合,内套与外套由两组“O”型密封圈分别密封内套与外套的配合面,并在内套、外套与两组“O”型密封圈间形成一个环形供液空间,外套上有一个化学剂注入孔与环形供液空间相通,内套的内壁为文丘里管结构,雾化喷嘴由螺纹连接在文丘里管出口的扩散锥台的锥面上。
上述的内套内壁的文丘里管的过流曲面的结构比例为文丘里管的过流孔直径d与天然气管道直径的D的比值d/D为0.65~0.99,过流孔长度L与过流孔直径d的比值L/d为0.25~6,进口收缩锥台的收缩角δ与出口扩散锥台的扩散角β的角度为45°~150°。
上述的雾化喷嘴的数量为3~36个。
其有益效果是:不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雾化效果好且稳定的优点,也具有拆装方便和能够降低5~25%的化学注入剂用量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螺栓,(2)法兰,(3)内套,(4)外套,(5)化学剂注入孔,(6)环形供液空间,(7)法兰密封垫,(8)“O”型密封圈,(9)雾化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由螺栓(1)、法兰(2)、内套(3)、外套(4)、化学剂注入孔(5)、环形供液空间(6)、法兰密封垫(7)、“O”型密封圈(8)、雾化喷嘴(9)组成,其中:内套(3)与外套(4)间为间歇配合,由两组“O”型密封圈(8)分别密封内套(3)与外套(4)间的配合面,在内套(3)、外套(4)及两组“O”型密封圈(8)间形成了一个环形供液空间(6),环形供液空间(6)与外套(5)上的化学剂注入孔(5)相通,内套(3)的内部为文丘里管结构,在文丘里管出口的扩散锥台的锥面中位线上均匀分布有由螺纹连接且与环形供液空间(6)相通的和锥面垂直的若干个雾化喷嘴(9)。
内套(3)内壁的文丘里管的过流曲面结构比例为:文丘里管的过流孔直径d与天然气管道直径的D的比值d/D为0.65~0.99,过流孔长度L与过流孔直径d的比值L/d为0.25~6,进口收缩锥台的收缩角δ与出口扩散锥台的扩散角β的角度为45°~150°。
安装在内套(3)内壁的文丘里管出口锥台的锥面中位线上的螺纹垂直安装的雾化喷嘴(9)的数量与型号是按照加注化学剂流量与压力的大小来确定的, 其数量一般为:3~36个。
把上述的天然气管道组合式雾化加注装置的内套(3)、外套(4)及两组“O”型密封圈(8)通过法兰垫(7)用螺栓(1)对夹在天然气管道的两个法兰(2)间,然后把化学剂注入口(5)与外部的加药装置用加药管道连接起来就能正常生产,其工作过程是:外部的加药装置把化学剂加压后经加药管道进入外套(4)上的化学剂注入口(5)注入到环形供液空间(6)中,由环形供液空间(6)均匀分配给内套(3)内部的若干个雾化喷嘴(9),雾化喷嘴(9)喷出的化学剂成雾状并与管道内的天然气均匀混合,达到分散均匀、减少用药量的目的。
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雾化效果好且稳定,也具有拆装方便和能够减少5~25%的化学注入剂用量的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云;王勤,未经白云;王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