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803.5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军;许军民;刘登山;程时友;何超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1/00 | 分类号: | B62B1/00;C10B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吴芳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开 焦炉 炉孔盖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厂焦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
背景技术
焦炉在采用侧装装煤时,通过炉顶导烟车的方式避免荒煤气外散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在炉顶增加导烟车后,其上导烟套管的存在和工艺要求开启、关闭导烟套管要准确迅速。
现有技术中,通过钩子开启或关闭焦炉炉孔盖。而钩子操作空间小,使用不方便,速度慢,不能满足炉顶导烟时炉孔盖迅速准确地被开启或关闭,导致荒煤气外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其包括:手推车,具有车架、位于所述车架下方的走行轮、位于所述车架后方的扶手以及位于所述车架前方的货叉,所述扶手呈倾斜设置,所述扶手与所述车架连接的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远离所述车架的另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和固定于所述焦炉炉孔盖上的起吊件,所述起吊件与所述货叉卡合。
在如上所述的机构中,优选,所述起吊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焦炉炉孔盖上的底盘;一端与所述底盘相接地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连接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呈平板状的凸出盘;其中,所述起吊件与所述货叉卡合时,所述凸出盘位于所述货叉的上方。
在如上所述的机构中,优选,所述货叉的截面为U型,所述货叉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所述车架的上顶面距离地面的高度。
在如上所述的机构中,优选,所述走行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走行轮以与所述车架的中心线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的左右两侧。
在如上所述的机构中,优选,所述车架由钢管焊制而成。
在如上所述的机构中,优选,所述走行轮和所述货叉的材质均为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手推车前方设置货叉,以及在焦炉炉孔盖上加装一个便于货叉开启的起吊件,通过货叉与起吊件卡合,开启或关闭焦炉炉孔盖,其操作方便,且增大了开启或关闭焦炉炉孔盖的操作空间,大大减少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能迅速准确地开启或关闭焦炉炉孔盖,避免了荒煤气外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的起吊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的手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连接杆、 2凸出盘、 3螺丝、 4底盘、
5焦炉炉孔盖、 6扶手、 61一端、 62另一端、
7走行轮、 8货叉、 9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开焦炉炉孔盖的机构的示意图。其包括:手推车和与焦炉炉孔盖5连接的起吊件。
其中,如图2所示,手推车包括扶手6、走行轮7、车架9和货叉8。扶手6以倾斜的方式与车架9连接,即扶手6的一端61与车架9连接,扶手的另一端62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端61距离地面的高度,以便操作者对扶手6施加用于翘起手推车的向下的作用力。走行轮7安装于车架9的下方,使得手推车易于移动,操作方便。货叉设置于车架9的前方,用于卡合起吊件,在货叉翘起时,带动起吊件翘起。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焦炉需要装煤(开启焦炉炉孔盖)时,移动手推车,使货叉与起吊件卡合,然后操作者对扶手施加向下作用力,手推车翘起,此时货叉也翘起,继而带着与货叉卡合的起吊件翘起,从而使与起吊件连接的焦炉炉孔盖开启,继而可以移动小车将炉孔盖放置炉顶合适区域,以进行生产;当焦炉需要关闭焦炉炉孔盖时,操作者向上施加作用力,移动小车带动炉孔盖,对准炉孔,使扶手复位,货叉又回到初始位置,失去支撑的起吊件依靠重力回落,从而使焦炉炉孔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起吊件包括:连接杆1、凸出盘2和底盘4。底盘与焦炉炉孔盖连接,优选,通过螺丝3连接。在底盘4上焊接一连接杆1,其以竖直方式放置。与连接杆1连接的凸出盘2,其呈平板状。由于连接杆1以竖直方式设置,在凸出盘2和底盘4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便于货叉卡合。工作时,货叉卡合在凸出盘2的下方并与凸出盘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组气囊交替循环充气减重吊兜装置
- 下一篇:用于燃气热水装置的铸铝换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