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专用U型装卸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203.0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恒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专用 装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专用U型装卸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玻璃运输过程中都是将玻璃竖着排列开装车运输的,玻璃平放容易造成底部玻璃破裂;为了装卸车方便,很多厂家往往自己加工玻璃箱(架子),可将几块玻璃通过玻璃箱(架子)固定,然后通过吊车下面挂接吸盘来吸住玻璃,将几块玻璃慢慢移动至汽车的车斗上方然后放置于车斗内,整个过程中需要四五个人配合才能够完成作业。
目前,很多城市禁止敞篷货运车在市内行驶,越来越多的货运需要封闭式的货运车来协助完成;封闭式的货运车目前都是后开门,货物的装卸都是通过设置于货柜最后端的门来进出货柜的,这就给玻璃的装卸带来了很多麻烦;吸盘式的装卸工具只能适用于敞篷货运车,其无法完成对封闭货柜内玻璃的装卸工作;几块大点的玻璃通过玻璃箱(架子)固定之后重量可能达到三四百公斤,甚至更重,货运车货柜又不可能站立更多的人来协助搬运,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玻璃搬运卸载问题,玻璃厂家只好将玻璃一块块人工搬运或者少数的几块放在一起人工搬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的玻璃专用掏柜卸车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玻璃专用U型装卸工具包括一U形装卸臂;所述U形装卸臂的U形的两边水平放置,U形装卸臂的下边的端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侧卡臂,两个侧卡臂之间构成玻璃卡槽;所述侧卡臂的端部均布有若干定位卡槽,固定钢丝绳可卡接于定位卡槽内。
所述U形装卸臂的U形底部的两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加强板。
所述U形装卸臂的上边的上端面设置有前吊耳和后吊耳。
所述玻璃卡槽内卡接有通过玻璃箱(架子)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组件。
所述玻璃箱(架子)的宽度小于玻璃卡槽的宽度,玻璃箱(架子)的长度小于玻璃卡槽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玻璃专用U型装卸工具通过其下边端部设置的玻璃卡槽,可将安装有玻璃箱(架子)的玻璃组件固定在U形装卸臂上,U形装卸臂可以很方便的伸入到柜式货箱内完成玻璃的装卸摆放,一次可搬运很多块固定在一起的玻璃,方便快捷,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搬运成本,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形装卸臂 2玻璃组件 3玻璃箱(架子) 4货柜5前吊耳 6后吊耳 7侧卡臂 8固定钢丝绳 9U形加强板10定位卡槽 11玻璃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玻璃专用U型装卸工具包括一U形装卸臂(1);所述U形装卸臂(1)的U形的两边水平放置,U形装卸臂(1)的下边的端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侧卡臂(7),两个侧卡臂(7)之间构成玻璃卡槽(11);所述侧卡臂(7)的端部均布有若干定位卡槽(10),固定钢丝绳(8)可卡接于定位卡槽(10)内。
所述U形装卸臂(1)的U形底部的两侧壁上固定连接有U形加强板(9)。
所述U形装卸臂(1)的上边的上端面设置有前吊耳(5)和后吊耳(6)。
所述玻璃卡槽(11)内卡接有通过玻璃箱(架子)(3)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组件(2)。
所述玻璃箱(架子)(3)的宽度小于玻璃卡槽(11)的宽度,玻璃箱(架子)(3)的长度小于玻璃卡槽(11)的长度。
工作时将玻璃专用掏柜卸车工具通过其上设置的前吊耳、后吊耳固定连接在吊车的吊装装置上,将固定在玻璃箱(架子)上的玻璃组件放置于U形装卸臂的玻璃卡槽内,并通过固定钢丝绳将玻璃箱(架子)固定,根据不同长度的玻璃箱(架子),可以选择侧卡臂上不同位置的定位卡槽来固定玻璃箱(架子),然后抬起玻璃专用掏柜卸车工具,将安装有玻璃组件的侧卡臂伸入封闭式货箱内部,待到合适位置之后,通过人工将固定钢丝绳打开,玻璃专用掏柜卸车工具向后方移动离开箱体即完成装卸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恒,未经陈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