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式金属软管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854.X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华;娄琦;郑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李伊宁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金属软管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SP31膨胀装置工作罐门盖预热系统中运动式金属软管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SP31浸渍装置是一种罐状压力容器,在制丝线上用以对烟丝进行离线膨胀处理。其工作罐为夹层结构,夹层通过管路引入蒸汽,对罐体进行加热,满足膨胀工艺的温度需求。工作罐门盖为夹层结构的活动部件,在液压系统驱下周期性启闭。工作罐门盖的预热采用金属软管,承受0.2MPA的蒸汽压力。金属软管的一端通过金属软管接头连接工作罐门盖的加热管道,金属软管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软管接头连接蒸汽输送管道,金属软管与金属软管接头均采用焊接固定。伴随着工作罐门盖周期性启闭过程中的升降,金属软管被频繁拉伸、弯曲。在这种交互作用下,金属软管在软硬结合的端部极易产生破损现象,导致蒸汽外溢,需要频繁更换金属软管,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式金属软管保护装置,能够避免金属软管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端部破损现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杜绝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式金属软管保护装置,包括弹簧和弹簧固定装置,所述的弹簧套设在金属软管外侧,弹簧内径大于金属软管外径4mm-8mm,所述的弹簧固定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筒形壳体,筒形壳体的内径小于金属软管接头外径3cm-5cm,筒形壳体由两个半筒形壳体铰接组成,两个半筒形壳体内表面相同高度处均设置有弹簧挂钩,弹簧挂钩的开口向下,两个半圆柱形壳体外表面底部设置有箍紧装置。
所述的两个半筒形壳体通过合页铰接。
所述的两个半筒形壳体内表面设置有海绵。
本实用新型在金属软管外侧套设弹簧,并利用弹簧固定装置保证弹簧底端与金属软管接头的接触,能够在金属软管被拉伸和弯曲的交互运动中,保证对金属软管端部易损部位处的位移幅度进行限制,起到防护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金属软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杜绝蒸汽泄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弹簧1和弹簧固定装置2。弹簧1内径大于金属软管3外径4mm-8mm,套设在金属软管3外侧,可对外力作用进行缓冲,限制金属软管3端部受力时的位移,避免金属软管3端部破损。所述的弹簧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弹簧1,避免弹簧1在外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保持弹簧1底端与金属软管接头4上表面接触。弹簧固定装置2包括上下开口的筒形壳体,筒形壳体的内径小于金属软管接头4外径3cm-5cm。筒形壳体由两个半筒形壳体5通过合页铰接组成,两个半筒形壳体5内表面相同高度处均设置有弹簧挂钩6,弹簧挂钩6的开口向下,用于勾住弹簧1并向下施加作用力,对弹簧1进行定位。两个半筒形壳体5外表面底部设置有箍紧装置7,使两个半筒形壳体5能够夹紧金属软管接头4。箍紧装置7可采用固定带8和卡扣9,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两个半筒形壳体5内表面设置有海绵,能够对弹簧1进行限位支撑作用,进一步限制金属软管3端部受力时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金属软管3的端部进行切割,套入弹簧1后再焊接在金属软管接头4上表面;然后将弹簧1向下移动直至弹簧1底端接触金属软管接头4上表面;再将两个半筒形壳体5打开后套在弹簧1外侧,调整两个半筒形壳体5的位置,使弹簧挂钩6勾住弹簧1后弹簧1的底端依然保持与金属软管接头4上表面的接触;最后将两个半筒形壳体5向下移动2cm-4cm,利用箍紧装置7将两个半筒形壳体5夹紧金属软管接头4上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金属软管3被拉伸和弯曲的交互运动中,保证对金属软管3端部易损部位处的位移幅度进行限制,起到防护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金属软管3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杜绝蒸汽泄漏带来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交联组合物、由其可获得的热塑性弹性体以及它们的用途
- 下一篇:绝缘轻体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