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科枪式骨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878.5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9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覃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宏康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1 | 分类号: | A61B17/3201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科枪式骨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鼻科枪式骨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开展鼻中隔偏曲、鼻窦鼻腔等内镜外科技术,常用专科鼻窦咬切钳、鼻窦钳、(上中下)鼻甲介剪、多关节咬骨钳、鼻窦剪刀等配合来完成鼻中隔矫正(成形)、鼻甲部分切除、鼻窦开放(气房切除)等手术。随着内镜外科技术不断普及推广,该项专科技术技巧不断成熟完善,术者不断发现术中使用以上器械完成手术仍有一定局限或不足,且可延长手术时间,尤其在内镜下鼻中隔鼻窦微创手术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手术危险性或提高手术风险,会出现鼻中隔支架骨质切除困难或不当引起鼻梁塌陷、高位偏曲纠正不到位、筛窦骨化气房、骨化钩突等难以切除或开放等,会给患者增加由于再次手术、术后预后不良等带来的并发症,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一定的经济负担。
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原则下,要求手术切口小、切除范围、暴露视野有限的情况下,现手术常用的为鼻用剪刀、骨科骨剪、咬骨钳等,但不能更加精准的对鼻中隔高位偏曲骨质切除或中隔偏曲合并增厚骨质,不能给一些骨化鼻窦气房、骨化钩突提供很好的迅速有效的切除、剪除或开放等。
关于鼻科骨剪,我们查到的文献如下:
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542899.6,公开了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结构是由下剪柄、上剪柄、和下剪臂组成,其中,下剪柄与上剪臂、上剪柄与下剪臂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与下剪臂中间通过绞轴连接呈X形,上剪臂与下剪臂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和下剪刀头,其中下剪刀头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和上剪柄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上剪臂和下剪臂为长臂状,长臂直径控制在2-3 mm,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1cm。本实用新型可在鼻部手术中使用,可以准确的切除鼻中隔骨质或软骨,不会额外的去除过多的骨质或软骨。
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33437.1,公开了一种鼻粘膜钳,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相互对称的椭圆形上钳头与椭圆形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椭圆形上钳头与下钳柄固定相连,椭圆形下钳头与上钳柄固定相连;在椭圆形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椭圆形上凹槽,椭圆形上凹槽的壁厚为0.2~0.3 mm;在椭圆形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椭圆形上凹槽相对称的椭圆形下凹槽。在鼻科手术中使用该鼻粘膜钳,能轻易将鼻粘膜从鼻腔上除掉。
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15340.8,公开了一种鼻科咬骨剪,该鼻科咬骨剪包括前手柄、后手柄和推杆,前手柄和后手柄、推杆和前手柄通过转动铰链副互相连接,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固定钳头,活动钳头和定位销子,活动钳头呈空心环状并与固定钳头相匹配,固定钳头位于后手柄的一端,活动钳头通过转动铰链副将推杆、固定钳头相连接,固定销子位于推杆和后手柄上。其具有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的优点。
以上专利文献都具有以下缺点:在手术中,需要调整角度时,不能灵活的调整,会出现不能独自完成手术,需要借助多类型的鼻科骨剪,延迟手术完成的时间,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更加有效的鼻科专用的骨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它能专门针对内镜下筛窦骨化气房开放、骨化钩突鼻甲切除和内镜下经小切口对鼻中隔偏曲骨质切除等进行更加准确、有效切除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疗效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
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包括上剪臂、下剪臂和固定件,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通过固定件的铰接作用相连接;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都包括刀头、固定件孔、前手柄、后手柄和指环;所述刀头、前手柄、后手柄及指环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技术原理是:为了在进行鼻科手术中更加准确、有效切除骨化钩突鼻甲、隔偏曲骨质等骨块或骨片并缩短手术时间,本实用新型将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有利于在腔窄洞深鼻腔鼻窦内灵活操作,可以减少对正常结构组织的副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3°-138°。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6°。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刀头可根据刀头与前手柄侧面角度不同,分为左侧弯刀头、右侧弯刀头和直刀头。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前手柄从前往后呈由粗变细、由厚变薄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宏康,未经覃宏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