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PU高效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4357.5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6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仁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u 高效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高效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CPU散热器主要有风冷散热器,热管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三种。风冷散热器因为价格便宜、安装拆卸容易等原因成为一直以来装机配置的主流散热器。而水冷散热器具有很好的热负载能力,降温效果比风扇散热器更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超频发烧友的追求。市面上也有使用风冷散热器搭配水冷散热器的产品,但操作结构复杂,散热效果不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CPU高效散热器,不但结构简单紧凑,还可达到非常好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U高效散热器,它包括风冷器和水冷器;所述风冷器包括安装于CPU的风扇和若干直触热管,直触热管为“U”型管,直触热管的两侧边安装于CPU;所述水冷器包括水排和水冷头,水排通过水排管连接水冷头形成水路循环结构;所述水冷头的底板为水冷铜底,水冷铜底位于水冷头内腔的一面为内表面,内表面开设有并排密集设置的细槽,外表面开设有与直触热管匹配的热管槽,所述直触热管的中间边嵌入所述热管槽;所述细槽的槽宽为0.1~0.15mm。
所述细槽的槽宽为0.12mm。
所述水冷头设置有水泵。
所述水排设置有水排风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PU高效散热器,通过风冷与水冷的组合结构,结构简单紧凑,还可达到非常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铜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铜底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CPU高效散热器,它包括风冷器和水冷器;所述风冷器包括安装于CPU的风扇6和若干直触热管5,直触热管5为“U”型管,直触热管5的两侧边安装于CPU;所述水冷器包括水排1和水冷头4,水排1通过水排1管连接水冷头4形成水路循环结构;所述水冷头4的底板为水冷铜底8,水冷铜底8位于水冷头4内腔的一面为内表面,内表面开设有并排密集设置的细槽9,外表面开设有与直触热管5匹配的热管槽10,所述直触热管5的中间边嵌入所述热管槽10;所述细槽9的槽宽为0.1~0.15mm。优选的,所述细槽9的槽宽为0.1mm或0.12mm,密集的细槽9可增加水冷铜底8与水冷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冷铜底8与水冷液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所述水冷头4设置有水泵7,用于提供动力使得水冷液在水排1管和水冷头4之间循环。所述水排1设置有水排风扇2,水排风扇2对水排1管内的水冷液作进一步的冷却,提高产品的散热效果。
上述一种CPU高效散热器,其风冷器通过直触热管5嵌入热管槽10来直触导热,并通过水冷铜底8和风扇6散热;其水冷器通过水冷铜底8导热,水冷铜底8的细槽9(FIN片)流过水冷液体,水冷液体循环将热流带至水排1,再由水排风扇2冷却,冷却后的水冷液体再循环至水冷铜底8循环散热。该结构带热管风冷搭配水冷,水冷的铜底兼容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水冷铜底8采用铲FIN和热管直触工艺,不但结构简单紧凑,还可达到非常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仁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仁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4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自动开关装置
- 下一篇:高性能的电脑CPU散热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