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吊挂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5022.5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名驹;蒋云生;代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彭逊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吊挂 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筒吊挂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圆筒状的产品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极为常见。目前,对圆筒状的产品进行转运的方法一般有:1、采用起重设备对圆筒状产品进行吊运,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用于连接其中设备与圆筒状产品的钢丝绳拆装费时费力,吊运效率低;吊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大,一旦被吊起的物品坠落,会造成极大人身财产损失。2、采用托运装置对筒状产品进行吊运,此方法存在的弊端是:托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圆筒状产品的稳定,必须在圆筒的底部放置一适合圆筒的托架,且圆筒上下托架费时费力,同样存在转运效率低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圆筒状货物转运不便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转运效率高、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圆筒吊挂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转运不便的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筒吊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架体和与上架体连接的侧架体,所述上架体上安装有可以绕轴转动的丝杠螺杆,所述丝杠螺杆的两端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部,所述丝杠螺杆的两个螺纹部上分别配装滑块,所述两个滑块的下部分别连接L形吊架,所述两个L形吊架的下端均安装可以绕轴转动的托辊,所述两个托辊的轴线与所述丝杠螺杆的轴线垂直;所述丝杠螺杆的一端通过链条连接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侧架体上,所述驱动齿轮上安装有转柄;所述侧架体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上架体为c型钢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滑块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配装在两条对称的c型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设计一种吊挂式的圆筒转运装置,本装置可以快速将圆筒状的货物吊起,免去货物托板,不仅吊挂转运的效率高,且不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架体;2、侧架体;3、丝杠螺杆;4、滑块;5、L形吊架;6、托辊;7、驱动齿轮;8、转柄;9、万向轮;10、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圆筒吊挂转运装置,包括上架体1和与上架体1连接的侧架体2,上架体1为c型钢构成的矩形框架,下架体2为与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连接的四条型钢。所述上架体1上安装有可以绕轴转动的丝杠螺杆3,即丝杠螺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架体1的两个平行对称c型钢上。所述丝杠螺杆3的两端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个螺纹部,所述丝杠螺杆3的两个螺纹部上分别配装滑块4,所述两个滑块4的下部分别连接L形吊架5,所述两个L形吊架5的下端均安装可以绕轴转动的托辊6,所述两个托辊6的轴线与所述丝杠螺杆3的轴线垂直。所述丝杠螺杆3的一端通过链条连接驱动齿轮7,所述驱动齿轮7安装在侧架体2上,所述驱动齿轮7上安装有转柄8。所述侧架体2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9。
使用方法:
将本装置推至圆筒10处,且使本装置的上架体1位于圆筒10的上方,托辊6的轴线与圆筒10的轴线平行,两个托辊6分别位于圆筒10的两侧,通过转柄8使驱动齿轮7转动,驱动齿轮7带动丝杠螺杆3转动,配装在丝杠螺杆3上的两个滑块4在丝杠螺杆3转动的作用下靠近,从而令L形吊架5下端的两个托辊6之间的距离缩小,待两个托辊6之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利用托辊6托起圆筒10,圆筒完成吊挂,推动本装置即可以对圆筒进行转运。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4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配装在两条对称的c型钢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钠化后的伊绿混层粘土
- 下一篇:一种SiCO微米级双四面体陶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