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5382.5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4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彦;潘晴财;洪大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特别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源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一输出电容跨接于至电源的输出端再连接至一负载,以直接通过电容的充放电达到电能转换输出的目的。而以交直流转换为例,输出电容前通常再连接有一整流电路以将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
然而,前述用于交直流转换的电源转换装置在操作时,常因为该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处于相位不同的情况,而导致功率因子低落且电流总谐波失真严重。
除此之外,只有在该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输出电容的电压时,整流电路才会对输出电容进行充电,因此造成输出电容充能时间短缩,导致该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导通时间亦随的缩短,进而导致导通电流的峰值随的增大,造成输入电流波形失真及功率因子降低外,更会使得最后输出给负载的电能严重失真,且亦无法得到良好的电源转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以有效提高功率因子、降低电路成本,同时提升电能转换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源转换装置将一电源的电能转换后输出供给一负载,且该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电能转换器、一第一电容以及一直直流转换器。其中,该电能转换器电性连接该电源,接收该电源输出的电能,并转换成脉冲直流后输出;该第一电容一端电性连接该负载;该直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该电能转换器、该负载与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收该电能转换器输出的脉冲直流,并转换成直流电能后,一部分输出给该负载,另一部分输出给该第一电容。
依据上述构思,该电源是直流电源,且该电能转换器包括一第二电容,将该电源输出的电能转换成脉冲直流。
依据上述构思,该电源是交流电源,且该电能转换器包括一整流器以及一第二电容,该整流器用于将该电源输出的电能整流后输出;该第二电容将该整流器输出的电能转换成脉冲直流。
依据上述构思,该直直流转换器包括一二极管、一电感、一第三电容以及一电子开关;该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电容与该二电容的一端,而负极连接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该电感一端电性连接该二极管的正极,而该电感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一端连接该二极管的负极以及该负载的其中一端,该第三电容另一端则连接该电感的任意一端;该电子开关设置于该电感与该第一电容之间的回路上。
依据上述构思,该电子开关一端连接该电感以及该第三电容,该电子开关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一电容与该负载连接的一端。
依据上述构思,该电子开关一端连接该电感与该二极管正极相接的一端,该电子开关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一电容不与该负载连接的一端。
依据上述构思,该电子开关一端连接该电感、该二极管正极以及该第三电容,而该电子开关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一电容不与该负载连接的一端。
由此,通过上述的设计,该电源转换装置可有效提高功率因子、降低电路成本,同时提升电能转换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步骤A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步骤B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 电能转换器
12 整流器
20 直直流转换器
100 负载
C1 第一电容
C2 第二电容
C3 第三电容
D 二极管
L 电感
SW 电子开关
DC 直流电源
AC 交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用于将一直流电源DC的电能转换后输出供给一负载100,且该电源转换装置包括一电能转换器10、一第一电容C1以及一直直流转换器2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转轴防水不倒翁手机配件
- 下一篇:倾斜式防水不倒翁手机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