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6238.3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6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齐波;王伟;董研;乔志刚;杨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祥国 |
主分类号: | F17D1/16 | 分类号: | F17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1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油 输送 管线 防蜡防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油输送管线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上对原油进行长距离的输送主要依靠输送管线,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因为原油随着温度及压力的降低,原油中的蜡分子逐渐析出,并在输送管线内壁进行结晶。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晶越来越厚,影响了原油的输送效率,严重的甚至堵塞管线。同时部分地区原油的矿化度较高,输送过程中随着温度及压力的变化,逐渐在管线上形成结垢层,从而缩小了输送管线的内径,导致管线压力增高,严重阻碍原油的正常输送。因此如何解决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是目前行业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该防蜡防垢装置可有效减轻原油输送管线内壁结蜡,阻止原油中结垢的形成,延长输油管线的使用寿命,确保原油输送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装置包括内螺纹外筒、导流环、强磁内环、固体加药环、压环,带内螺纹外筒与原油输送管线旁通管通过法兰连接,带内螺纹外筒内壁上依次设有导流环、强磁内环、固体加药环和压环,固体加药环内设有固体防垢剂,固体加药环朝向管线中心开孔。
以上所述的导流环设在内螺纹外筒内原油流向的上位端,为倒角设计。
以上所述的强磁内环与固体加药环均设有至少两组,相间设置。
以上所述的压环与导流环与内螺纹外筒螺纹连接,将强磁内环与固体加药环固定在两者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防蜡防垢装置装置中的强磁内环可以将管线中通过的原油中的蜡分子磁化,使石蜡分子中的电子旋转量增加,改变其运动轨迹,产生能量跃进,克服与削弱了其引力与附着力,从而减轻油管内壁结蜡现象的发生;固体加药环中固体阻垢剂通过小孔在管线中缓慢释放,阻垢剂中包含的阳离子,可以抑制水中阳离子的活跃性,使其不能与阴离子结合,最终使其不能形成沉淀,从而阻止原油结垢的形成;导流环在来液一段,采用倒角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对原油液流的阻碍作用;该防蜡防垢装置装置与管线采用法兰连接,具体连接位置为旁通管线,可方便对该防蜡防垢装置装置进行拆卸检查,方便对磁环的磁性与固体加药环内腔中的固体防垢剂多少进行拆卸检查。该防蜡防垢装置可有效减轻原油输送管线内壁结蜡,阻止原油中结垢的形成,延长输油管线的使用寿命,确保原油输送的正常运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的与管线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图中1为内螺纹外筒,2为导流环,3为强磁内环,4为固体加药环,5为压环,6为法兰,7为原油输送管线,8为原油输送管线旁通管,9为防蜡防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
由图1、2可知,一种原油输送管线的防蜡防垢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装置包括内螺纹外筒1、导流环2、强磁内环3、固体加药环4、压环5,内螺纹外筒1与原油输送管线旁通管8通过法兰6连接,内螺纹外筒1内壁上依次设有导流环2、强磁内环3、固体加药环4和压环5,固体加药环4内设有固体防垢剂,固体加药环4朝向管线中心开孔。
以上所述的导流环2设在内螺纹外筒1内原油流向的上位端,为倒角设计。
以上所述的强磁内环3与固体加药环4均设有至少两组,相间设置。
以上所述的压环5与导流环2与内螺纹外筒1螺纹连接,将强磁内环3与固体加药环4固定在两者之间。
使用时,强磁内环3可以将管线中通过的原油中的蜡分子磁化,使石蜡分子中的电子旋转量增加,改变其运动轨迹,产生能量跃进,克服与削弱了其引力与附着力,从而减轻油管内壁结蜡现象的发生,固体加药环4中固体阻垢剂通过小孔在管线中缓慢释放,阻垢剂中包含的阳离子,可以抑制水中阳离子的活跃性,使其不能与阴离子结合,最终使其不能形成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祥国,未经李祥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6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