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过滤型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8445.2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学;李君;夏欣瑞;蔡诗荣;袁志远;李娜;尹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宋文学 |
地址: | 264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过滤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向过滤型注射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临床使用的针剂多封装在玻璃瓶中,用注射器的针头扎橡胶塞或用砂轮割破玻璃瓶抽取药液时,瓶塞料屑或玻璃粉末会进入注射液中。传统的注射器不具有过滤功能,抽取液体药物时会将这些杂质抽到注射器内并直接注射给患者,从而诱发静脉炎症等疾病。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600535A,公开了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注射针,包括针管和具有内通孔的针座,所述针座内通孔包括孔径较小的上部、孔径较大的下部和具有逐渐向上收束缩小孔径结构的中间部,所述针管一端置于所述内通孔的上部,所述针座的内通孔内设有一过滤器。由于该注射针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是同一个通道,在过滤后需要再次更换注射针头,但过滤针头和注射针头更换过程中有被细菌或病毒的污染的风险,同时临床操作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实现过滤功能且注射时无需更换针头的双向过滤型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过滤型注射器,包括注射器和过滤注射针,所述注射针由针管和针座组成,针管安装在上针座的前端,下针座的后端连接到注射器的锥头上,下针座的前端与上针座结合形成吸液入口和注射出口,下针座上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在吸液入口的吸液方向及注射出口的注射方向打开,吸液入口和注射出口上均安装有过滤器。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下针座上端的中间部分向上延伸形成圆柱型液体通道,该液体通道成为注射出口,注射出口周围为进液入口,止回阀为伞状结构,止回阀中心有一固定套套在圆柱型液体通道的外面,止回阀伞状顶部与圆柱型液体通道的顶端间形成间隙腔,伞状顶部有一开口,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皮瓣结构。
所述止回阀采用弹性较好的橡胶材料,优选硅胶材质。
所述圆柱型液体通道的下端与下针座通过连接座连接,连接座上有孔隙,形成进液入口。
所述连接座上方边缘设有一环形的边缘凸台,圆柱型液体通道外与边缘凸台相对应处设有中间凸台,吸液过滤膜焊接边缘凸台和中间凸台上,吸液过滤膜除焊接部分外,其余部分不和上针座和下针座接触,形成悬空状态,提高了有效过滤面积。
所述圆柱液体通道的底端处的下针座上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注射过滤膜焊接在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滤和注射过程经两个独立通道进行,不需要更换针头,避免了感染细菌和病毒及交叉污染。同时抽药和注射时都过滤药液,既过滤了药液中的杂质,也过滤了注射器内存在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的双向过滤注射器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一次性使用、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发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过滤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过滤型注射器的针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抽取药液时针座中液体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药液时针座中液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1注射器,2锥头,3注射针,4针管,5针座,6上针座,7下针座,8吸液入口,9注射出口,10止回阀,10a固定套,10b伞状顶部,10c皮瓣结构,10d开口,11圆柱型液体通道,12间隙腔,13连接座,14孔隙,15边缘凸台,16中间凸台,17吸液过滤膜,18环形凹槽,19注射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从图1-图4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过滤型注射器,包括注射器1和注射针3,所述注射针3由针管4和针座5组成,针管4安装在上针座6的前端,下针座7的后端连接到注射器1的锥头2上,下针座7的前端与上针座6结合形成吸液入口8和注射出口9,下针座7上安装有止回阀10,止回阀10在吸液入口的吸液方向及注射出口的注射方向打开,吸液入口8和注射出口9上均安装有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8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