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保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681.6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邢益辉;李霞;孔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10;B32B27/30;B32B27/40;B32B7/10;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王鹏翔 |
地址: | 21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保温板。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面状发热体,整面发热、无缝隙、其受热均匀,不会有冷暖不均匀的现象发生,脚感很好,对地面装饰材料无影响。电热膜象一张纸一样轻薄,可用作铺设地暖用,在发达国家已有应用,它有许多优点,如近红外加热,有利于人体健康;与其它供暖设备比较,节能效果明显;铺在地面上,节省空间;还有隔音、防渗漏等优点。
现在电热膜供暖技术是先在地面上铺保温材料,后铺电热膜,再盖上水泥层或地板。保温材料与电热膜之间、电热膜和地板之间与没有粘结,不是一个整体,安装和使用中易损坏,另外,地暖是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有问题,可造成供暖达不到效果或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效率高、安装简单、施工安全、运行成本低的加热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热保温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的上保护层、上粘结层和泡沫复合板,所述的泡沫复合板从上到下依次由电热膜、硬质泡沫层和软面材层复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硬质泡沫层为聚氨酯泡沫层或聚苯乙烯泡沫层。当为聚氨酯泡沫层时,电热膜和软面材层间通过聚氨酯发泡形成三明治软面板,由于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粘接能力,因此电热膜、泡沫层、软面材层之间的复合不需要粘结剂;当硬质泡沫层为聚苯乙烯泡沫层时,可不需软面材层,直接通过粘结剂使电热膜和泡沫层粘牢。
作为优选,所述泡沫复合板下方依次设有下粘结层和下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泡沫复合板的周边设有外框,使泡沫复合板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外框所用材料为塑料、金属、木材、复合材料。塑料是指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和聚氨酯塑料。金属是指铝、铁、锌等。复合制件是铝塑料复合制品、聚氨酯玻纤复合制品、聚氨酯碳纤维复合制品、塑木。
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的材质为铝箔、铜箔、锡箔、塑料卷材、玻璃纤维卷材、牛皮纸、陶瓷片、石材板、木材板、铝塑复合卷材、铜塑料复合卷材、塑料玻璃纤维复合卷材以及铝、玻璃纤维和塑料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上粘结层和下粘结层为聚氨酯胶粘剂、环氧树酯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厌氧胶、有机硅胶粘剂、压敏胶粘剂或EVA胶粘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软面材为铝箔、铜箔、锡箔、塑料卷材、玻璃纤维卷材、牛皮纸、铝塑复合膜、塑料玻璃纤维复合卷材以及铝、玻璃纤维和塑料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塑料是指聚乙烯、聚丙烯、聚酯(PET)、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和聚氨酯塑料。
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温板的制备方法:第一步:采用软面层夹心板材连续生产设备连续制备出泡沫复合板,可用外框将泡沫复合板围起来;第二步:在连续生产线上,将两根连接电线和电热膜两极之间分别用锡焊接;第三步:在连续生产线上,将电热膜的一面(或泡沫复合板的两面)均匀涂上粘结剂;第四步:在连续生产线上,将涂有粘结剂的泡沫复合板盖上保护层,并分批送入模压机加压熟化,脱模后修边得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热效率高、安装简单、施工安全、运行成本低,可贴在墙面和或铺在地面用于室内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保护层,2-上粘结层,3-电热膜,4-硬质泡沫层,5-软面材层,6-下粘结层,7-下保护层,8-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温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复合的上保护层1、上粘结层2和泡沫复合板,所述的泡沫复合板由从上到下依次复合的电热膜3、硬质泡沫层4和软面材层5组成,硬质泡沫层4为聚氨酯泡沫层,泡沫复合板下方依次设有下粘结层6和下保护层7,泡沫复合板的周边设有外框8。本实施例中,上保护层1和下保护层7均为铝箔,上粘结层2和下粘结层6均为聚氨酯胶粘剂,电热膜3为碳纤维电热膜。
本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板热效率高、安装简单、施工安全、运行成本低,可贴在墙面和或铺在地面用于室内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