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针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839.X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柳国芳;杨俊;贾秀玲;赵倩;王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徐忠丽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针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临床中,静脉输液是治疗患者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然而,现有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输液过程中,输液袋的两个端口,一端口连接输液器,另一端口便于加药,加药环节通常为注射器针头穿刺加药端口橡胶塞完成,输液环节通常由输液器上端穿刺输液袋输液端口橡胶塞完成连接,输液器下端由头皮钢针穿刺留置针肝素帽或直接穿刺皮肤来完成。加药和连接输液器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多次穿橡胶瓶塞或肝素帽,产生杂质微粒,进入输液系统造成微粒污染,另外穿刺针头易引起针刺伤的发生,接触患者血液的针头有引起艾滋病、肝炎等疾病感染的危险,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何避免上述情形,解决药液中易混入杂质微粒的风险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则是本实用新型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针输液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穿刺过程中易产生杂质微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以及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针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输液器,所述输液袋的下部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便于和无针的输送管连接。
所述无针的输送管为输液器或注射器。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套管,在第一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接头便于无针注射器加药使用,当无针注射器的乳头插入第一接头时,会压迫第一活塞向内缩,从而推动第一弹簧压缩,第一接头开启,药液经由第一接头进入输液袋内部;当注射器拔出后,第一弹簧回位带动第一活塞回位,第一活塞封闭第一接头,避免药液流出。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套管,在第二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套管的下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便于和无针输液器连接。当需要输液时,无针输液器插入第二接头并螺纹旋转连接,使其连接牢固,防止病人烦躁牵拉输液器引起脱管,此时,第二活塞被压迫向内缩,从而推动第二弹簧压缩,第二接头开启,药液经由第二接头进入输液器。
所述第一、第二接头与所述输液袋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采用正压接头。
所述输液器的两端均设有乳头,所述乳头外部设有螺旋帽。
所述输液器的两端均没有穿刺针,在乳头的外部还可以套装保持无菌的小帽。在静脉输液时,去掉两端的小帽,输液器的上端乳头直接和输液袋的第二接头连接,下端乳头直接和留置针的正压接头连接,然后顺时针旋紧螺旋帽,牢固连接。
正压接头是成品件,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将输液器的上端与输液袋的其中一端的正压接头插入旋转连接,通过无针注射器插入旋转连接另一端口的正压接头加注药液,输液器的末端直接和患者身上的留置针的正压接头连接,整个输液装置真正实现了无针,从而避免了在穿刺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微粒混入药液中,以及很好地防止针刺伤的发生,给病人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加药端口的正压接头:当注射器拔下时,产生一个正压,自动使药液向上推进,可防止药液流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不需穿刺针穿刺橡胶塞及肝素帽,避免微小颗粒进入输液系统;
2、无针输液,避免针刺伤,减少艾滋病、肝炎的感染;
3、减少病人留置静脉针和导管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针输液装置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所示,一种无针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1,输液器2,输液袋1的下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
第一接头3包括第一套管31,在第一套管31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32和第一弹簧33,第一接头3便于无针注射器加药使用,当无针注射器的乳头插入第一接头3时,会压迫第一活塞32向内缩,从而推动第一弹簧33压缩,第一接头3开启,药液经由第一接头3进入输液袋1内部;当无针注射器拔出后,第一弹簧33自动回位带动第一活塞32回位,第一活塞32封闭第一接头3,避免药液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壳聚糖水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妇科用不间断供液用护理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