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豆浆过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391.3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9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义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浆 过滤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过滤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豆浆机在各个家庭中普及,人们对于自磨豆浆的热爱达到了火热的地步,因此,一些关于豆浆机的延伸产品也受到了极大地欢迎。
目前,最为常见的豆浆过滤产品很简单,只有一个滤网和滤杯,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它最为令人头疼的地方就是过滤效率太低了,混合浆液置于滤网中,豆渣会阻碍豆浆从滤网中滤过,而我们又无法给混合浆液施加外力以加速豆浆的滤出,所以比较耗时间。
因此,有人着眼于开发豆浆过滤机产品,比如专利号为CN201120051150.7的一种豆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芯、电机及中空的过滤筒,该过滤筒包括出渣口及集浆部,该集浆部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低于出渣口的竖直高度,该过滤芯套设于过滤筒内,所述过滤芯的周壁螺旋布设有筋条,筋条之间形成螺旋槽,筋条顶端与过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豆浆回流至集浆部的回流滤缝,出渣口与集浆部之间通过回流滤缝连通,电机带动过滤芯旋转,该豆浆过滤装置还包括启闭出渣口的挤渣阀。
豆浆过滤机的工作机理基本一致,还是要依靠滤网来过滤,无非豆浆过滤机多了可以施加给混合浆液外力的装置以加速滤液——阀芯。上述专利正是因为设置有阀芯,不仅有效提高了过滤效率,而且降低了豆渣中含水量,提高豆浆的出浆率,然而它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装置不够简洁、轻便、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豆浆不够简洁、轻便、易操作的缺陷,提供一种简洁、轻便、易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滤浆效率,并提高豆浆的出浆率的豆浆过滤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豆浆过滤机,包括一卧式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滤筒内设置有一贯通腔,所述卧式滤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进料口,所述贯通腔的两出口处分别设置有一前盖和一后盖,所述前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出料口,所述前盖和卧式滤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将所述贯通腔和出料口隔离开的筛网,所述后盖的中心设置有一贯通其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设置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伸入所述贯通腔内的自由端上连接有一挤渣阀芯,所述丝杆伸出所述贯通腔外的自由端上连接有一轮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核心是手动式的,豆浆滤浆工序不多、不复杂,所以实在没有必要设计成电动的,而且电机比较占重量,最重要的是挤浆时间差不多,所以手动式比较轻便、简洁、成本低廉就显得更加优越。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成卧式结构,豆渣比重较重,立式结构豆渣容易堵塞滤网增加挤浆手力,而卧式当中豆渣沉淀在下方,上方还有空间滤浆。还有就是采用丝杆和螺孔的方式来驱动挤渣阀芯,它比直接用手推挤渣阀芯要省力好几倍。
作为优选,所述丝杆伸入所述贯通腔内的自由端上设置有一轴承,所述挤渣阀芯内设置有一收纳孔,所述轴承植入所述收纳孔中。
为了保证挤渣阀芯后方不倒流浆液,所以挤渣阀芯周向需要设置密封圈,而密封圈会增加挤渣阀芯与腔壁的摩擦力,如果挤渣阀芯与丝杆固定在一起,在丝杆转动过程中,挤渣阀芯也会转动,这样推动挤渣阀芯不仅要克服轴向推进当中的轴向摩擦力,还要克服挤渣阀芯转动过程中的径向摩擦力,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在丝杆的头部设置轴承,将丝杆与挤渣阀芯的转动替换掉挤渣阀芯与腔壁的转动,消除挤渣阀芯转动过程中的径向摩擦力,从而使得豆浆过滤机更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前盖和卧式滤筒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并排于所述筛网的筛板。
在受到挤渣阀芯的挤压力,单薄的筛网不太能够单独胜任,所以增加筛板以增强筛网的耐挤力。
作为优选,前盖的内侧壁与卧式滤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定密封圈,挤渣阀芯的外侧缘和贯通腔的腔壁之间设置有动密封圈。
为了保证贯通腔内混合浆液不外流,所以在必要的位置上设置密封圈,为了便于区别两个密封圈,我们分别对于它们所处位置的状态进行命名。
作为优选,卧式滤筒的下方设置有一基座。
为了使得豆浆过滤机在工作时候稳定可靠,所以设计基座,基座可以是与机体分离的,也可以是一体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核心是手动式的,它比较轻便、简洁、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提高滤浆效率,并提高豆浆的出浆率的豆浆过滤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卧式滤筒,2-前盖,3-后盖,4-进料口,5-出料口,6-筛板,7-筛网,8-挤渣阀芯,9-丝杆,10-螺孔,11-轮盘,12-轴承,13-收纳孔,14-定密封圈,15-动密封圈,16-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义,未经陈家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