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琴及其琴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633.9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1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钟昭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昭庆 |
主分类号: | G10D3/04 | 分类号: | G10D3/04;G10H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永华;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琴 及其 | ||
1.一种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木质的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边缘的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分别为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的相对设置的左侧面、右侧面;所述顶面为弧形面,并且所述弧形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弦槽;所述板体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前表面及所述后表面的一个上通孔、两个下通孔,所述上通孔、所述两个下通孔呈三角形分布,并且所述两个下通孔分别靠近所述左侧面及所述右侧面设置;所述板体的边缘设有两个狭槽,所述两个狭槽分别从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延伸至相邻近的所述下通孔,并且分别与所述两个下通孔连通;所述底面设有与至少一个所述下通孔连通的穿线孔;
夹持在至少一个所述狭槽中的至少一个压电拾音器;以及
穿过所述穿线孔、并且与所述压电拾音器电连接的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拾音器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狭槽中,并且所述胶水干固后填满所述狭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位于所下通孔的开口端与所述狭槽正对设置,所述导线与所述压电拾音器电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胶水固定在所述下通孔内,并且所述胶水局部填充所述下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干固后完全包裹所述压电拾音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拾音器为一个,所述导线通孔与其中一个所述下通孔均连通,并且所述压电拾音器夹持在其中一个所述狭槽中;
或者,所述压电拾音器为两个,所述导线通孔与所述两个下通孔均连通,所述两个压电拾音器分别夹持在所述两个狭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设有两个支脚,所述两个支脚间隔设置,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底面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两个支脚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的琴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孔位于所述本体的中心线上,所述两个下通孔的位置及形状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中心线呈轴对称。
8.一种提琴,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共振板的主体;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琴码,竖立在所述共振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共振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共同形成所述主体;所述共振板收缩,并且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共振板相同的轮廓;所述共振板与所述底板隔开,并且所述侧板沿着所述共振板及所述底板的外围延伸,所述侧板固定到所述共振板及所述底板的外围,以在所述主体中形成音室,音孔形成在所述共振板中,所述音室通过所述音孔对周围环境开放。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弦钮盒、弦、指板、弦架;所述颈部从所述主体的一个端部纵向伸出,所述弦钮盒设置在所述颈部的前端;所述弦钮盒可旋转地支撑四个弦钮,并且旋转轴横向延伸;所述指板粘附在所述颈部,并且纵向延伸;所述弦架连接到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部;所述琴码竖立在所述指板与所述弦架之间的所述共振板上,四根所述弦延伸越过所述琴码,并伸展在所述弦钮与所述弦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昭庆,未经钟昭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6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钻孔攻牙组合机
- 下一篇:二胡琴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