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锥筒状育苗杯自动装盘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794.8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樊涛;曲振兴;王德柱;刘洋;张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锥筒状 育苗 自动 装盘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育苗装盘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锥筒状育苗杯自动装盘机。
背景技术
目前,林木使用的可降解育苗杯是在克服了传统育苗容器易窝根、缓苗等缺点的基础上,替代传统塑料材料,采用可无纺布等可降解材料制作杯体,利用专用穴盘进行育苗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减少育苗工序可直接栽植,对环境无污染,采用风切根技术,不窝根、不缓苗,大力推广和应用将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优质苗木需求的难题,意义十分重大。现阶段林木可降解育苗杯的装盘工作主要由人工来完成,人员需求量大,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特别是在使用穴盘育苗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中,已严重制约了新型可降解育苗杯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人工育苗杯装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可降解锥筒状育苗杯自动装盘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控制箱、传动机构、输送机构、调整机构、装盘机构和门字形框架,控制箱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一侧,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另一侧,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装盘机构通过所述门字形框架安装在机架上,且所述装盘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安装梁安装在门字形框架上,且所述调整机构也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机械生产代替手工作业,实现育苗杯装盘的自动化,作业效率高,每小时的装杯数量可达到2000杯以上,成本节省了7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气动夹19和杯夹2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可降解锥筒状育苗杯自动装盘机包括机架1、控制箱2、传动机构、输送机构、调整机构、装盘机构和门字形框架28, 控制箱2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一侧,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1的另一侧,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装盘机构通过所述门字形框架28安装在机架1上,且所述装盘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调整机构通过安装梁29安装在门字形框架28上,且所述调整机构也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
如此设计通过电控箱2控制传动机构和装盘机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完成苗盘的输送及走位,装盘机构通过气缸和机械夹完成落苗杯于苗盘中,输送机构和装盘机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整个装盘工作;调整机构可对装盘机构进行调整,以使整个装盘机具有通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7、小带轮25、齿形带24和大带轮23,电机27设置在机架1另一侧的内部,电机轴与小带轮25连接,大带轮23通过齿形带24与小带轮25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通过电机27带动小带轮25转动,小带轮通过齿形带24带动大带轮23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齿形带24的外侧设有皮带罩26。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3和两个带辊4,输送带3设置在机架1的上端,输送带3两端的内侧各设有一个带辊4,两个带辊4通过带座轴承22分别固定在机架1的前端和后端,后端的带辊4与大带轮23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大带轮23将动力传输给后端的带辊4,后端的带辊4转动带动输送带3运动,苗盘21随输送带3传动。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两个导向杆5,两个导向杆5平行设置在输送带3的上方,两个导向杆5通过固定座6分别固定在机架1的左侧和右侧。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四相同。
如此设计使输送带3上的苗盘21能够在两个导向杆5的导向作用下进行传动,防止苗盘21的左右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未经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