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移动变电站防水电缆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837.2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增;王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信东源电力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陈蕾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移动 变电站 防水 电缆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般涉及车载移动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移动变电站防水电缆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的用电需求快速提升,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车载移动变电站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车载移动变电站主要由平板车以及其上的变电设备组成,相当于一座可移动的临时性的变电站,用于在特殊情况下迅速全部或部分替代某一常规变电站以确保当地的电力供应。例如,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电力供应的迅速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车载移动变电站接到出发命令即可出动,一旦到达目的地后数小时内即能投入送电运行;当电网供电系统由于变电站技术改造等原因而引起临时停电时,车载移动变电站也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在用电高负荷季节,同样可以出动车载移动变电站作为临时变电站投入运行,以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车载移动变电站功能齐备,灵活可靠,而且比建设常规变电站更加快捷,节省了征地、土建、设备安装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平板车作为移动站的载体,其上的设备繁多,线缆复杂,为了集中布线,通常可以将各电缆集中起来然后经由平板车后半部分车身上面的一电缆沟通向车尾方向,即从电缆沟的一端伸入,从另一端伸出。在各电缆通过电缆沟的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电缆中途提前从电缆沟本体上引出,以通向相应的设备。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电缆会从电缆沟本体上提前引出这一现实情况免不了会破坏电缆沟的完整性,使得电缆沟需面临防水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尚缺少一种有效的电缆沟防水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移动变电站防水电缆沟,以解决电缆沟上既要开口引线又要防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移动变电站防水电缆沟,所述电缆沟位于车载移动变电站平板车后半部分车体之上,且沿车体纵向设置;所述电缆沟包括底槽及盖在底槽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横截面呈倒U形;在所述底槽的侧壁上从所述侧壁的顶部边缘开始沿所述侧壁向下开设有U形开口;所述盖板的侧壁遮挡住所述U形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面积。
优选的,从所述U形开口穿过的电缆与所述U形开口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密封料。
优选的,所述盖板被分为多段,相邻两段盖板之间间隔有空隙,所述电缆沟还包括于所述空隙位置处盖在所述底槽上的平板。
优选的,所述平板的两端分别被盖压在与所述平板相邻的两段盖板之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电缆沟底槽侧壁的顶部边缘上开设有供电缆通过的U形开口,使得盖板上方落下的雨水以及底槽侧壁根部外面的积水都无法进入到电缆沟中,同时倒U形盖板的侧壁也会挡住所述U形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面积,使得雨水更加无法通过开口进入到电缆沟中,解决了电缆沟上既要开口引线又要防水的难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缆沟安装在车体上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缆沟安装在车体上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缆沟安装在车体上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加盖板时的电缆沟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了盖板后的电缆沟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段盖板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信东源电力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德信东源电力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硫脲氢溴酸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裂纹产生的带有硬质合金块的扒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