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329.6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段德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亚新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3 | 分类号: | 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许英伟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尤其适用于重型车。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经常保持动力传递,而中断传动只是暂时的需要,所以汽车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应经常处于接合状态。摩擦副之间采用弹簧作为压紧装置即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欲使离合器分离时,只要踩下操纵机构中的离合器踏板,套在从动盘毂环槽中的拨叉便拨动从动盘,克服压紧弹簧的压力向右移动而与飞轮分离,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消失,从而中断了动力传递。
当需要重新恢复动力传递时,为使汽车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比较平稳,应该适当控制放松离合器踏板的速度,使从动盘在压紧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向飞轮端移动,与飞轮恢复接触,二者接触面间的压力逐渐增加,相应的摩擦力矩也逐渐增加。
现有的汽车离合器扭转振动较大,产生的噪声也较大,严重影响了汽车的舒适性和机械寿命,尤其是重型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减少了部分扭转振动能量,同时吸收部分发动机扭转振动能量和减振器的阻尼振动能量以及噪声,也提高了从动盘抗强扭矩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重型车的舒适性和机械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包括环形摩擦片、整体式波形片、减振盘、阻尼压紧片、环形盘片、盘毂头、夹持盘,所述环形摩擦片和所述波形片固接,所述波形片和所述减振盘固接,所述减振盘的边缘设置垂直于所述减振盘的若干凸起,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减振盘的一端和所述夹持盘的边缘固接,所述减振盘和所述夹持盘、凸起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波形片、减振盘、环形盘片和盘毂头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减振盘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阻尼压紧片的边缘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设有第一固定突起,所述盘毂头固接于所述环形盘片中部,所述环形盘片设有若干第一减振弹簧,所述减振盘和夹持盘对应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均设有第一弹簧窗口,所述盘毂头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压片、垫片、盘毂芯、中压片、尼龙压紧片、波形垫片和后压片,所述盘毂芯的侧面设置环状的中压片,所述中压片设有若干第二减振弹簧,所述前压片和后压片对应所述第二减振弹簧均设有第二弹簧窗口,所述前压片和后压片通过限位销固接,所述中压片对应所述限位销设有缺口,所述前压片对应所述垫片边缘设有定位钉,所述环形盘片对应所述定位钉设有定位孔,所述后压片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尼龙压紧片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设有第二固定突起,所述波形垫片位于所述尼龙压紧片和所述后压片之间。
进一步,所述环形摩擦片和所述环状整体波形片通过摩擦片铆钉固接。
进一步,所述环形摩擦片为两个,分别固接于所述环状整体波形片两侧。
进一步,所述减振盘和所述阻尼压紧片之间设有波形垫圈。
进一步,所述整体式波形片和所述减振盘通过铆钉固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均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通过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共同作用减少了部分扭转振动能量,并通过第二减振弹簧实现自动定心和缓冲怠速状态下以及制动时发动机与传动轴两方面传来的作用力,第二减振弹簧用来预减振和调整盘芯位置避免与花键轴产生刚性摩擦,另外采用了大面积整体波形片与摩擦片铆接的方式使离合器从动盘具有抗强扭矩的能力,可以承载大扭矩的发动机传递的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组合盘芯减振器的总装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盘毂头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向剖视图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盘毂头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压紧片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片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尼龙压紧片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式波形片的主视图。
图中,1——环形摩擦片; 2——整体式波形片;
3——减振盘; 4——阻尼压紧片;
5——环形盘片; 6——盘毂芯;
7——夹持盘; 8——摩擦片铆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亚新汽车传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亚新汽车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米烧兔的真空腌制机
- 下一篇:一种大豆蛋白的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