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362.9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栋 |
主分类号: | B21C37/28 | 分类号: | B21C3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061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型 弯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异径弯头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异径弯头(又称变径弯头、大小弯、异形弯头),所起的作用就是在做90度转弯时让管道的口径发生变化(即主要用途为连接两根直径不同的管子,使管路作90°转弯的同时使通径缩小)。
现有的异径弯头制造设备涉及的工艺方法为推出同径弯头后,再分割一端,分别抽条,压制胎具(通过煤炭炉加热,利用三块内膜压制而成),最后将两个口径不同的半截弯头加对焊成型;现有的异径弯头制造设备生产出的异径弯头往往存在很多质量缺陷。例如:成型后的异径弯头不具备整体化,口径不符,弯曲半径达不到标准、坑洼不平(即外弧内弧不光滑不平整)。
因此如何提升异径弯头制造设备的生产质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自设备尾部至首部依次设置包括推制液压缸、固定盒、主机作业管、移动推盒、前支盒、变径模具和加热线圈,其中:
所述推制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固定盒用于固定所述缸体,所述推制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入所述主机作业管内与移动推盒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推盒可在主机作业管内往复运动;
所述移动推盒内部设有多个用于装夹原料直管的卡具;所述前支盒设置在所述主机作业管与变径模具之间,并用于固定变径模具;所述加热线圈环绕在所述变径模具的外表面上;
所述变径模具为预制的适应变径弯头铸造一体成型的模具。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料装置和机架;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模具转臂组件,其中:
所述模具转臂组件包括电机和转臂,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伸入变径模具并用于套接成型后的变径弯头。
较佳地,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下料组件,其中:
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液压缸、下料臂;
所述下料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下料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料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料臂的一端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下料臂为L形。
较佳地,所述卡具为2-4个,均匀分布并固定在所述移动推盒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分析上述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主要结构可知:推制液压缸(即主油缸)、固定盒、主机作业管、移动推盒、前支盒、变径模具和加热线圈,其中:推制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入所述主机作业管内与移动推盒固定连接并驱动移动推盒;移动推盒可在主机作业管内往复运动;所述移动推盒内部的卡具可用于在作业时装夹原料直管(即母材)并向前推制,在原料直管进入已经高温受热的变径模具(变径模具为预制的适应变径弯头铸造一体成型的模具,加热线圈环绕在变径模具的外表面上)后发生适应性变形;利用上述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生产出来的变径弯头为通过推制液压缸推制最终进入受热的变径模具后一体成型品,通过冲压、热推弯头进入变径模具成型,提升变径弯头质量,不需要再焊接,克服了传统的制造设备生产出的产品不具备整体化、口径不符、弯曲半径达不到标准、焊接成型产品内外表面不光滑等缺陷;同时利用上述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节省了工艺操作步骤、进而提升了变径弯头的生产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可以自动推制、压实成型和下料等步骤作业,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为高度自动化执行设备,利用了多种电子控制技术和液压技术,在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变径弯头的生产质量和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的下料后的成品变径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型异径弯头推制设备,自设备尾部至首部依次设置包括推制液压缸1(即主油缸)、固定盒2、主机作业管3、移动推盒4、前支盒5、变径模具6和加热线圈7,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栋,未经刘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固定与间隔定位组件
- 下一篇:玻璃瓶喷釉工装在线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