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髌骨内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777.6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1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髌骨 固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医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髌骨骨折螺纹针线缆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 前方有股四头肌腱膜覆盖, 并向下延伸形成髌韧带, 止于胫骨结节; 其深面为关节软骨面,与股骨髌面形成髌股关节。髌骨与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膜共同构成伸膝装置。
髌骨是维持膝关节功能的重要结构。其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膝关节僵硬、长期疼痛,或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在临床上,手术复位骨折,坚强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髌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
目前髌骨骨折常见的内固定方法有:张力带钢丝固定、可吸收钉固定、钢丝空芯螺钉固定、抓髌器、Cable-Pin 系统等多种方法。但现有的各种内固定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克氏针张力带类,或存在克氏针尾部与皮肤之间发生摩擦而疼痛,或克氏针尾穿破皮肤造成感染,或克氏针弯曲及钢丝断裂脱套;髌骨爪类或没有考虑到髌骨在形态上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使用抓髌器固定髌骨时,四个抓髌钩往往不能同时抓紧髌骨,与髌骨不贴合,使髌骨上产生的合力不能达到平衡,易导致骨折移位,或断爪,或爪进入关节腔;可吸收钉直径较大,不适应粉碎性骨折,或易断裂;钢丝空芯螺钉固定和Cable-Pin 系统均存在螺钉直径较大,应用受限,或钢缆切割骨皮质,或螺钉切割切钢丝。在临床应用中,给部分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髌骨固定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特制的克氏针及一端带螺帽的线缆;所述特制的克氏针两端带有螺纹,中段无螺纹,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帽的螺纹匹配。具有骨折块加压固定作用和防止克氏针脱出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克氏针直径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克氏针长度为40~80mm,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各个型号。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直径为1~1.5mm。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长度为400~500mm,由多股不锈钢线缆组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实施本实用新型,克式针两端用螺帽拧紧可以对髌骨骨折处形成压力,对其进行牢固的内固定,并避免螺帽脱落;同时可以减少或避免由内固定所引起的并发症,克服现有内固定物的不足,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克氏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和螺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克氏针示意图,如图所示,克氏针1的中段光滑无螺纹,其首尾两端12带有螺纹,所述克氏针直径为2mm。
参照图2、图3所示,与本方案配合使用的线缆2两端带有螺帽21,所述螺帽21的螺纹与图1中克氏针的螺纹相匹配从而将线缆2固定在所述克氏针上。
所述线缆2是由多股不锈钢线缆组成,其总的直径为1.3mm,其长度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400mm~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下:
先用克氏针钻入髌骨关节中,将线缆的螺帽拧入克氏针尾端,对骨折处形成压力使骨头紧密贴合,线缆对骨折端绕线将髌骨固定后穿入扎线器中,所述扎线器为带有两种平行孔的圆环。穿入后,利用紧线器拉紧线缆,再用压扣钳压扣扎线器,使线缆固定,最后用克氏针剪剪断针尾并用打磨器磨平克氏针的尾刺。
所述紧线器包括两个拉伸臂,其一端与一支撑杆轴连接,另一端带有线缆夹可夹住线缆,两个拉伸臂中端轴连接有滑撑杆,所述滑撑杆另一端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开有带螺纹通孔,一螺杆穿过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通孔,第二支撑杆与螺杆相对固定,通过螺杆的旋转使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移动,从而滑撑杆控制拉伸臂的开合,进而拉紧线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