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次声波管道漏点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2967.X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彬;张安;张晓辉;左彦升;孙丽;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彬;张安;张晓辉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次声波 管道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漏点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次声波管道漏点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早期的石油管道泄漏检测中,通常是采用检测管壁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采用人工沿管分段巡视,但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发现泄漏。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人们研制了各种检测仪表与装置,检测和定位准确,但造价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SCADA系统在管线上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一类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这种系统实时监测管道内的流体状态,根据状态的改变进行判断和泄漏定位。目前,国内外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信号处理的方法与硬件结合、软件为主体的方法,以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灵敏度和准确度。由于输油管属于非线性时变系统,小泄漏的检测与定位是目前的一个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置次声波管道漏点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次声波管道漏点检测仪,包括半球形壳体及壳体内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壳体螺纹连接,支撑部件上固定有电源、电路板、次声波发生器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含内存的ARM处理器、A/D 模数转换器和USB 接口,所述次声波发生器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源与电路板电气连接,并向电路板供电。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外设有固定到管道内的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凸块,凸块上开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件上固定有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漏点检测仪检测灵敏度高,制备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灵活,可对小泄漏进行有效地检测与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部件,3.电源,4.电路板,5.次声波发生器,6.无线信号发射装置,7. ARM处理器,8. A/D 模数转换器,9. USB 接口,10.连接装置,11. 凸块,12.螺纹孔,13.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置次声波管道漏点检测仪,包括半球形壳体1及壳体1内的支撑部件2,支撑部件2与壳体1螺纹连接,支撑部件2上固定有电源3、电路板4、次声波发生器5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6,电路板4上设置有含内存的ARM处理器7、A/D 模数转换器8和USB 接口9,次声波发生器5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6与电路板4电连接,电源3与电路板4电气连接,并向电路板4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外设有固定到管道内的连接装置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凸块11,凸块11上开设有螺纹孔1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上固定有螺杆13。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彬;张安;张晓辉,未经张文彬;张安;张晓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2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