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3273.8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谭武现;郑其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张云珠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压力 测量仪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压力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现场在用简易皮托管测量管道内部气体压力时都是在通气管道上的一定直线段合适的地方开个小孔,再焊接上一段合适长度的小管道来进行的,这样的测量方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需要人去握住皮托管并用柔软的物品堵住管口,所以不便于测量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并节省人力的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挡环和接触环,所述挡环与接触环固定连接,挡环的中心设置第一中心通道,接触环的中心设置第二中心通道,第一中心通道与第二中心通道连通;所述接触环插入管道压力测量孔上焊接的测量管内,所述挡环抵靠于所述测量管的端部,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通过所述第一中心通道与第二中心通道插入管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中心通道、第二中心通道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人工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等优点,能够保证皮托管在测量时不产生晃动和便于测量,有利于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并保证测量准确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环、2-接触环、3-第一中心通道、4-第二中心通道、5-管道、6-测量管、7-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包括挡环1和接触环2,挡环1用于固定并放置整个固定装置,接触环2用于容纳并支撑管道压力测量仪。
其中,挡环1与接触环2固定连接,挡环1的中心设置第一中心通道3,接触环2的中心设置第二中心通道3,第一中心通道1与第二中心通道3连通,则第一中心通道1和第二中心通道3组成了供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7穿过的通道,同时还能够起到稳定和固定的作用。具体地,接触环2插入管道压力测量孔上焊接的测量管6内,挡环1抵靠于管道压力测量孔上焊接的测量管6的端部。为了保证上述放置方式的稳定度和可靠性,需使接触环2的直径略小于测量管6的直径且接触环2的长度略大于测量管的长度,同时需使挡环1的直径略大于测量管6的直径。并且,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7通过第一中心通道2与第二中心通道4插入管道5内,即可实现稳定和固定管道压力测量仪的目的,并继而实现管道内部压力测量。
其中,优选地,第一中心通道1、第二中心通道3的内径略大于管道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7的直径,在保证测量软管7顺利通过固定装置并插入管道5的同时确保稳固的固定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时,先将固定装置放入管道压力测量孔上所焊接的测量管6内,让挡环1与测量管6的端面紧密配合并使接触环2位于测量管5内,再将压力测量仪的测量软管7如皮托管插入挡环1的第一中心通道2以及接触环3的第二中心通道4内,达到稳定和固定测量软管的作用后再进行压力测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压力测量仪的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人工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等优点,能够保证皮托管在测量时不产生晃动和便于测量,有利于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并保证测量准确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3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性管理方法及实体
- 下一篇:用户设备能力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