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涵道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020.2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仲清 |
主分类号: | A63H27/24 | 分类号: | A63H2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24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道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涵道风扇的进风口无防护装置,扇叶容易脱落,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涵道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涵道风扇,包括进风道、主风道、电机及设置于进风道和主风道之间的扇叶,所述进风道上设有防护罩。
进一步,还包括整流罩,所述整流罩设于进风道的防护罩上。
所述防护罩包括罩体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板,连接板分布于罩体的周围并与进风道的内壁连接。
所述连接板均匀的分布于罩体的周围,罩体处于进风道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整流罩,所述整流罩设于防护罩的罩体上。
所述扇叶和电机设于主风道的连接座上,所述扇叶的轮毂与罩体对应。
所述电机还套接有一导流罩。
所述进风道的进风端还套接有一聚风罩。
所述聚风罩为喇叭形,喇叭的大口背向进风道。
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进风道上设防护罩,并与扇叶的轮毂对应,可以有效的防止扇叶脱落,提升安全系数;2)现有设计中将整流罩设于扇叶的轮毂上,本实用新型将整流罩设于进风道的防护罩上,扇叶的总体质量得到减轻,减轻了电机的载荷,电机的工作效率提高,提高了航模的续航能力;3)进风道的进风端套接有聚风罩,保证了进风量和风力,航模可以飞行的更高、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虚线箭头方向表示气流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涵道风扇,包括进风道30、主风道50、电机60及设置于进风道30和主风道50之间的扇叶40,进风道30上设有防护罩31,能够有效的防止扇叶40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松脱、掉落和飞出。
具体的,还包括整流罩10,整流罩10设于进风道30的防护罩31上。整流罩10能够有效的减少航模在飞行中所受到的气流阻力,整流罩10不设于扇叶40上,而设于进风道30的防护罩31上,使扇叶40的总体质量得到减轻,减轻了电机60的载荷,电机60的工作效率提高,提高了航模的续航能力。
具体的,防护罩31包括罩体311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板312,连接板312分布于罩体311的周围并与进风道30的内壁连接。
具体的,连接板312均匀的分布于罩体311的周围,罩体311处于进风道30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整流罩10设于防护罩31的罩体311上。
具体的,扇叶40和电机60设于主风道50的连接座51上,扇叶40的轮毂41与罩体311对应。
具体的,电机60还套接有一导流罩70,防止空气在航模转弯时产生涡流导至气流不畅、阻力增大、损失能量、产生噪音等弊病。
具体的,进风道30的进风端还套接有一聚风罩20,保证了进风量和风力,航模可以飞行的更高、更稳定。
具体的,聚风罩20为喇叭形,喇叭的大口21背向进风道。
具体的,电机60为无刷电机。
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仲清,未经杨仲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饲机的智能无级调速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磁能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