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227.X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4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魏苏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苏麒 |
主分类号: | B62D55/15 | 分类号: | B62D55/1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景丽娜 |
地址: | 839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掘机 轮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重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挖掘机来说,“四轮一带”中的四轮指的是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和托轮,一带指的是履带,“四轮一带”直接关系到挖掘机的工作性能和行走性能,其重量及制造成本占到了挖掘机制造成本的四分之一。其中,支重轮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挖掘机的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如图1所示,现有挖掘机的支重轮主要包括支重轮轴4、同轴安装在支重轮轴4上的支重轮轮体2、两个分别安装在支重轮轮体2内外两侧的支重轮轴套3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支重轮轴套3外侧的止推垫圈1,两个所述支重轮轴套3和两个所述止推垫圈1均套装在支重轮轴4上,所述支重轮轴4的内端设置有挡圈7,挡圈7通过挡销6固定在支重轮轴4上,挡销6上安装有开口销5,所述支重轮轴4上设置有注油管9和油堵10,并且支重轮轮体2与两个所述支重轮轴套3之间设置有V型密封圈8。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露天煤矿使用的挖掘机,经常出现支重轮轴失效的情况,因而需频繁对支重轮轴进行更换,不仅费时费力,影响挖掘机工作效率,并且投入成本较高。
因而,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简便、使用效果好的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能有效防止挖掘机使用过程中支重轮轴发生窜动,延长支重轮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防止挖掘机使用过程中支重轮轴发生窜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套装在挖掘机支重轮的支重轮轴内端的挡圈、防止支重轮轴发生轴向窜动的挡销和两个均安装在挡圈外侧的防窜卡块;两个所述防窜卡块的内侧壁均为对挡圈进行卡装的卡装面,所述卡装面为弧形面;所述挡销为圆柱销,所述挡圈和支重轮轴上均开有供挡销穿过的圆形销孔;两个所述防窜卡块分别安装在挡销的两端,两个所述防窜卡块的中部均开有一个供挡销安装的销孔;两个所述防窜卡块分别为防窜卡块一和防窜卡块二,所述防窜卡块一中部所开的销孔为圆形通孔,且所述防窜卡块二中部所开的销孔为圆形盲孔。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销的一端为卡装端且其卡装在所述圆形盲孔内,所述挡销的另一端为固定端且其上安装有开口销。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防窜卡块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防窜卡块均以焊接方式紧固固定在挡圈上。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防窜卡块均与挡圈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两个所述防窜卡块的宽度均小于挡圈的宽度。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圈固定在所处挖掘机的履带侧机架上。
上述挖掘机支重轮轴防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圈与所述履带侧机架之间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简便且投入成本较低。
2、安装布设方便。
3、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通过挡圈、挡销和两个防窜卡块能有效防止挖掘机使用过程中支重轮轴发生窜动,减小支重轮轴所受摩擦力,延长支重轮轴的使用寿命,并且能进一步增大挖掘机履带行走机构的稳定性。实际使用时,无需频繁对支重轮轴进行更换,省时省力,维护成本较低,并且不会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防止挖掘机使用过程中支重轮轴发生窜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挖掘机支重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止推垫圈; 2—支重轮轮体; 3—支重轮轴套;
4—支重轮轴; 5—开口销; 6—挡销;
7—挡圈; 8—V型密封圈; 9—注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苏麒,未经魏苏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的热管理零件的光伏器件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