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安全金融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554.5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幼君;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安全 金融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银行服务以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安全金融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最新的OCL(操作控制列表)二代网银key,除保有现有网银key对数字证书的硬件保护功能,还使得网银key合法持有者可对交易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确认,通过独立于个人电脑的物理显示屏、按键及加密信息交互,实现交易信息的可信显示及用户反馈确认,可有效抵御现有攻击手段对交易信息篡改的威胁。类似的认证设备还有OTP(动态口令),也有口令卡、文件数字证书等方式,目的是在复杂的个人电脑环境下提供身份认证及支付安全保障。在整个身份认证及支付交易流程中,此类设备或认证方式仅仅作为一个安全保障环节,即须完全依附于电脑所提供的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界面显示、网络数据通信、文字输入等软件硬件条件,才能进行认证、支付及交易。
另外,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计算、移动通讯能力、人机交互方式、应用的快速发展,并伴随快速、便捷支付的需求,催生了移动支付。目前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解决方案,依然是在Android、iOS、Symbian等开放或半开发操作系统下,通过硬件SE安全单元,如:SIM卡、安全SD卡、音频Key、OTP等,或文件数字证书等方式,保障认证及支付安全,同样需要依赖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显示、文字输入、网络通信等软硬件支持。即目前普通消费者常用的网络支付方式都是在通用软硬件系统上进行的,而现有的软硬件安全防护技术在通用操作系统上很难保障系统底层I/O及显示输出的安全,即无法绝对保障用户在输入敏感信息时不被截获,及在输出显示时保障敏感内容的真实可信。尽管采取上述的安全防护技术,也只能保障在一定范围内的安全,而不是全面的从信息浏览开始,到订单生成,到用户敏感信息输入,到与银行后台建立安全交易,到确认支付的安全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安全金融终端,通过该终端可独立完成多种金融交易,并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安全金融终端,包括终端主体,终端主体上设有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与其它金融终端或者智能卡片通信的读卡模块;进行安全金融交互数据交互的处理器芯片;所述读卡器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芯片连接;
所述终端主体还包括天线,所述的天线包括数字蜂窝天线和wifi天线,所述处理器芯片通过天线与其它金融终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的天线还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天线。
进一步,所述的天线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外壳中。
其中,所述的其它金融终端包括POS终端、金融读卡器、电脑、智能手机、银行后台、银行业务前置系统和其它订单生成设备。
其中,所述的终端主体上还设有用于获取金融交互数据的摄像头,摄像头与所述处理器芯片连接。
其中,所述的读卡模块包括设置在终端主体上的插入式卡槽,插入式卡槽内设有读卡器触点。
其中,所述的读卡模块为非接触式读卡单元。
其中,所述的处理器芯片包括安全模块,所述安全模块为具有IC卡物理防护级别的模块。
其中,所述的安全模块包括一个安全防护单元或者多个安全防护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安全金融该终端可作为传统的银行Ukey,也可作为OTP使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终端无需电脑或智能手机,在有无线Wi-Fi或蜂窝数字网信号覆盖的地方,随时能够进行安全的网络支付、转账、账户查询等金融交易操作;
3)由智能卡芯片、专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处理器)构建的金融支付及交易专用安全设备,提升用户使用信心,可消除用户对恶意软件及病毒威胁交易安全的疑虑;
4)该终端由金融机构统一认证及发行,与现有网银Key发行流程一致,产品有保证,进一步增加用户的使用信心;
5)具备非接触式、接触式的多种读卡方式;
6)具备摄像头,可提供快捷的信息输入,如扫描订单二维码,快速便捷的获取商品订单
7)具备NFC卡功能,支持交通卡、ID卡等扩展应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安全金融终端不依赖个人电脑以及手机平板,可独立完成与现有电脑及手机相同的网上订单支付、网上银行服务等金融交易服务,可以解决现有开放操作系统下,交易过程中用户输入及获取输出信息显示时,可能存在的信息被恶意程序截取的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