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206.X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0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中;邓荣坚;叶南飚;欧相麟;欧阳晓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的连接相邻的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的三叉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未来主要发展的新型电源,由于其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将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串并联及封装后,为了提高其机械强度,就需要对其安装边框组件,以形成一个组件单元,便于太阳能电池板处于一个室外环境下不容易受到阳光照射、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边框组件普遍是由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的,重量太大,安装复杂,不便于运输,且制造成本高;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组件的不理想,导致了安装不便,甚至导致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寿命的缩短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边框组件中的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作为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的封装及支撑部件,它们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对整个边框组件的安装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的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之间是通过螺栓直接相连,牢固度较差且连接较为复杂,如果其连接复杂或牢固度较差,均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边框组件的安装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边框组件中相邻的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之间连接复杂和牢固度较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靠、牢固度较高的含有三叉件的太阳能电池框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含有转角连接件以及高支架,还包括插接并固定相邻的连接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的三叉件,所述三叉件包括一矩形基体,所述矩形基体一侧面的两个端部对称设置有连接转角连接件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矩形基体一侧面的中间部设置有连接高支架的第三凸台。
其中,所述转角连接件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第一、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高支架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第三凸台的第三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间形成方格状。
优选地,所述矩形基体一侧面的相对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间形成方格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框架通过三叉件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插接并固定连接到相邻的转角连接件上,使得三叉件两端受力均衡,不容易扭动,连接方便可靠;通过三叉件上设置的第三凸台插接并固定连接到高支架上,能够使得三叉件的受力更加均衡,连接更加方便可靠,最终使得三叉件与相邻的转角连接件与高支架的连接牢固可靠,从而保证了太阳能电池整个框架连接结构的牢固可靠,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框架中的三叉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框架中的三叉件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框架中的转角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框架中的高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插接太阳能板14的边框13、转角连接件1以及配套组件,所述配套组件包括高支架11、三叉件12、连接件9和低支架10,所述相邻边框13通过转角连接件1连接,相邻边框13的转角连接件1中间连接有高支架11和/或低支架10,三叉件12连接相邻边框13的转角连接件1及中间连接的高支架11顶端,高支架11的底端连接有连接件9的一端,连接件9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在相邻边框13的转角连接件1中间的低支架10,从而实现将太阳能板进行串并联及封装后形成一个太阳能电池框架,便于太阳能电池板处于一个室外环境下不容易受到阳光照射、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