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970.7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李安洪;袁碧玉;徐骏;唐第甲;庞应刚;李楚根;周成;叶世斌;曾永红;李井元;赵青海;张敏静;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岩 上覆软 土地 路堤 稳定 侧向 约束 加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
背景技术
我国高等级铁路、公路大量修建,在道路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软土地基填方工程,且存在相当数量的软土地基高填方工程,在很多情况下对软土地基单独采用复合地基加固是不能满足软土地基上填方工程的稳定性,如软土上覆于基岩之上时,由于复合地基措施不能进入基岩,高填方工程会发生沿基岩面的折线型滑动破坏,这时为保证软土地基上高填方的稳定,需要对高填方工程采取侧向约束措施,通常施加侧向约束桩,软土地基上如果采用挖孔桩侧向约束加固则施工困难(即使挖孔桩可以施工,但其施工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在许多国家地区甚至严禁使用挖孔桩,另外,人工费用也越来越高),故通常采用钻孔灌注桩,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桩径小,水平承载能力不足且变形较大,同时其受力效果不好且工程投资较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侧向约束桩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运用于挖孔桩受限制地区路堤地基侧向约束加固,以克服高路堤稳定性和挖孔桩施工难题,并改善传统钻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不足和变形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包 括构筑于地基土层之上的路堤,其特征包括:所述路堤两侧坡脚下纵向间隔对称设置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桩顶分别设置与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固结为一体的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之间沿路堤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与之锚固连接的锚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于挖孔桩受限制地区高路堤地基侧向约束加固,既能解决高路堤稳定性和挖孔桩施工困难问题,又能改善传统钻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不足和变形大的问题,同时改善其受力状态,节约施工桩的长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结构受力简单明确,施工安全、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符合工程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的横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的正面图;
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1a、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2a、锚索20、路堤30、地基土层A、地基岩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基岩上覆软土地基的高路堤稳定侧向约束加固构造,包括构筑于地基土层A之上的路堤30。所述路堤30两侧坡脚下纵向间隔对称设置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 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其桩顶分别设置与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固结为一体的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1a、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2a,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1a、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2a之间沿路堤3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与之锚固连接的锚索20。
锚索20对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形成侧向约束,有效地解决挖孔桩施工困难问题,并抵抗高路堤侧向力,确保高路堤稳定。利用左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1a、右侧钢筋混凝土冠梁12a提高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整体性和刚度。对拉的锚索20可有效改善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的受力状态,把路堤30两侧向外的不利侧向力转化为相互利用的对拉力,可有效提高组合结构的水平承载能力和控制水平变形,并能大大减小左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1、右侧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12的设置长度,从而节约工程投资。该结构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受力简单明确,且安全环保等优点,符合工程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型沥青路面养护车
- 下一篇:一种砂轮前置楔块型肥边打磨机可伸缩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