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7509.5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姚必敬;李志好;张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5J9/08;B25J19/00;B23Q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状 铝件锯切 铣削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专用装置,尤其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汽车长条状弯曲铝件的锯切铣削。
背景技术
轿车设计成流水型具有美观、空气阻力小及风噪音小等诸多优点,一直是人们的共识,所以轿车一般有多个经弯曲的长条状构成零件;近几年来,以“宝马”、“奔驰”等品牌为代表的高中档轿车广泛使用铝件,并且这类品牌的主机厂新款车型推出频繁,其长条状铝件的规格形状多变,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加工质量与交货期要求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针对各种规格形状的长条状铝件分别设计开发专用的锯切铣削装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多次装夹,并且产品及制造工艺、工装一般需经多方认可,使得开发工期漫长,质量又难以保证;所以为各种规格形状的经弯曲的长条状铝件提供普遍适用的锯切与铣削加工方法及其专用装置,显得迫切需要。
本实用新型正是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专用装置,尤其适用于各种规格形状的汽车长条状弯曲铝件的锯切铣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前方设置用于固定安装工件装夹架(12)的转动架(2),该转动架(2)的主轴(3)安装在位于其两端的能控制其主轴(3)转动任意角度的转动控制座(4)上,所述底板(1)的后方设置机器人(5),所述机器人(5)包括可以自由伸缩、上下左右移动及任意角度转动的手臂(6),所述手臂(6)伸向前方,该手臂(6)端部设置加工头(7),所述加工头(7)上设置锯片(8)及锯轮驱动电机(9)与铣刀(10)及铣刀驱动电机(11);所述锯片(8)与铣刀(10)随机器人(5)的手臂(6)可移动至设定工件加工区域的任意位置。
所述转动架(2)呈四方柱形,四方柱形每一面均设置用于固定安装工件装夹架(12)的螺纹孔(13)。
所述转动架(2)每一面上并列设置多条用于固定安装工件装夹架(12)的金属加强片(14),所述螺纹孔(13)开设在各金属加强片(14)上。
所述机器人(5)为并列设置的2个,每个机器人(5)的手臂(6)端部分别设置所述加工头(7);所述设定工件加工区域分为左右两部份,每个所述加工头(7)上的锯片(8)与铣刀(10)随机器人(5)的手臂(6)可移动至其所属设定工件加工区域的任意位置。
所述转动架(2)呈四方柱形,四方柱形每一面均设置用于固定安装工件装夹架(12)的螺纹孔(13)。
在所述转动架(2)与机器人(5)之间设置铝屑排出机构。
所述铝屑排出机构包括倾斜竖立于所述底板(1)上的前立板、后立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前立板位于转动架(2)内侧;还包括设于前立板与后立板(16)之间的输送履带(19),所述输送履带(19)分为上下二层绕其端部转轮转动,其中左端高起,并设置出屑口(20)。
在所述铣削装置的四周及顶设置隔离防护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能适合各种规格形状的长条状弯曲铝件的锯切铣削。在接到车长条状弯曲铝件的供货任务时,只要设计制造针对该规格形状的长条状弯曲铝件专用工件装夹架即试产、生产,可大大缩短供货时间;并且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所有锯切铣削加工,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尤其适合用于各种规格形状的汽车长条状弯曲铝件的锯切铣削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条状铝件锯切铣削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该锯切铣削装置加工头立体示意图1;
图3为该锯切铣削装置加工头立体示意图2;
图4为该锯切铣削装置转动架立体示意图1;
图5为该锯切铣削装置转动架立体示意图2;
图6为工件装夹架立体示意图;
图7为该锯切铣削装置装上隔离防护栅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7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