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牵引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7730.0 | 申请日: | 2014-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田大为;熊敏;张鹏;何宏生;余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大为;熊敏;张鹏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大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髋关节 中心 脱位 牵引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牵引复位器材,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为骨科难症重症。来自侧方的暴力,直接撞击股骨粗隆区,可使股骨头水平向内侧移位,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盆腔,进一步损伤骨盆的内部脏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可以表现为髋臼内侧壁,后壁,顶部甚至是爆裂性骨折,整个髋臼全部受累。股骨头内陷明显,髋臼壁损伤严重,常需手术治疗。但是髋臼为一个结构复杂的结构,术中手法复位非常困难,常因骨折复位欠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远期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所以良好的术前复位是远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前提。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能手术的病人,牵引治疗将决定的远期的预后。骨科目前常用的皮肤牵引力量有限,常做临时牵引之用。骨牵引因为力量强大,可以调节,常为临床使用。但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为brown架,通过股骨髁上或者胫骨结节骨牵引,只能做纵向的牵引。而髋关节结构复杂,侧方牵引由于没有特定的设备,而牵引效果欠佳,严重的影响了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的治疗。因此,能够根据髋关节的结构,设计出符合其结构特点的骨牵引复位器,必将能够明显减少牵引的时间,并提供良好的骨折脱位牵引复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骨牵引器的缺点,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符合髋关节结构特点,能够提供各个方向,并且方便调节牵引的方向和重量骨牵引复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中心脱位牵引复位器由底板,下托,锁紧螺钉,前牵引架,后牵引架组成。
所述下托一侧有孔两个。
所述底板一侧有前滑槽,后滑槽两个,一侧有孔两个;两个孔与下托两个孔一一相对,孔内通过锁紧螺钉;锁紧螺钉通过螺母予以锁死固定。
所述底板一侧前滑槽内通过前牵引架,后滑槽通过后牵引架。
所述前牵引架一端有螺纹,可以通过垫片调整牵引的高度,通过螺母予以锁死固定一侧;牵引架体部有相互垂直的洞穿空,孔内通过栓子予以固定牵引架一端,并调整牵引架的方向;牵引架头部两侧有孔,孔内通过滚动柄固定轮毂。
所述后牵引架一端有螺纹,可以通过垫片调整牵引的高度,通过螺母予以锁死固定一侧;牵引架体部有相互垂直的洞穿空,孔内通过栓子予以固定牵引架一端,并调整牵引架的方向;牵引架头部两侧有孔,孔内通过滚动柄固定轮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牵引锤的俯视图;
图4 为底板的结构图。
其中:1.底板;2.前滑槽;3.后滑槽;4.侧孔A;5.侧孔B。
图5 为下托的结构图。
其中:6.下托;7.侧孔A;8.侧孔B。
图6 为锁紧螺钉的结构图。
其中:9.锁紧螺钉;10.螺纹。
图7 为通用螺母的结构图。
其中:11.螺母;12.内有有螺纹孔。
图8 为后牵引架的结构图。
其中:13.后牵引架;
图9 为前牵引架的结构图。
其中:19.前牵引架;20.头部的空;21.头部的孔;22.侧孔;23.侧孔;24.底部,有螺纹的一端。
图10为垫片的结构图。
其中:25.垫片;26.垫片的孔。
图11为轮毂的结构图。
其中:27.轮毂;28.轮毂内孔。
图12为滚动柄的结构图。
其中:29. 滚动柄。
图13为栓子的结构图。
其中:30.栓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大为;熊敏;张鹏,未经田大为;熊敏;张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7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