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8455.4 | 申请日: | 201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晃宏;多多良辰哉;大泽晴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了一种通过利用马达的驱动力使叶轮旋转从而输送流体的泵。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中记载了组装于热水器等设备的泵。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的泵中,利用包括配置于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的内部的转子和设置于模制树脂内的定子的马达使叶轮旋转从而吐出流体(权利要求1,图1)。
在使这样的泵驱动时,在泵的内部产生因流体形成的压力。因此,需要抑制由该压力导致的外壳的变形或者破损。作为用于抑制外壳变形或者破损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利用刚性较高的金属形成外壳本身的方法。但是,若采用由金属制成的外壳,则泵整体的重量会大幅增加。
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金属板对由树脂制成的外壳进行加强的结构(0019段,0032段,图1)。若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能够抑制泵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抑制因压力而导致外壳变形或者破损。
在使用上述泵的产品中,在进行产品小型化的情况下或者产品的内部空间受其他部件限制的情况下,也会对泵的形状产生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外壳或者金属板的轴向厚度变薄的情况。这样就需要解决施加于泵内部空间的流体压力的对策。这样一来,强烈要求即使在外壳的轴向厚度等变薄的情况下,或者外壳无法采用增强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外壳抵抗流体压力的耐压性,并且希望抑制泵的尺寸和重量的技术。
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6-316678号公报的结构中,若想要提高外壳的耐压性,则需要增加金属板的轴向厚度。因此,不能满足后者的想要抑制泵的尺寸和重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增强板对第二外壳进行加强且能够抑制增强板的轴向厚度的泵。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泵具有轴、转子、叶轮、定子、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增强板。轴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转子绕轴旋转。叶轮位于转子的上侧并与转子一起旋转。定子配置在转子的径向外侧。第一外壳存在于定子与转子之间。第二外壳配置于定子以及第一外壳的上侧。第二外壳由树脂制成。增强板配置于第二外壳的上侧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增强板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第二外壳具有顶板部、供液部以及固定部。顶板部沿增强板的下表面扩展。供液部从设置于顶板部的孔的边缘穿过贯通部呈大致圆筒状延伸至顶板部的上侧。固定部位于比供液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增强板固定于该固定部。增强板具有内侧接触部和非接触部。内侧接触部在供液部的周围与顶板部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非接触部位于比内侧接触部靠径向外侧且比固定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非接触部在沿周向扩展的区域与顶板部的上表面在轴向隔着间隙对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顶板部的径向内端部因与内侧接触部接触而朝向下侧挠曲。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内侧接触部位于增强板的比半径方向中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内侧接触部为增强板的径向内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内侧接触部在供液部的周围连成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顶板部在供液部的周围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突起,第一突起的上表面与内侧接触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顶板部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第二突起,第二突起的上表面与增强板在轴向隔着间隙对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顶板部的上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上升且与供液部的外周面相连的倾斜面,倾斜面与内侧接触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内侧接触部比增强板的其他部位朝向下侧突出。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增强板具有高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降低的倾斜部。倾斜部的下端部为内侧接触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贯通部为在比增强板的径向外侧的缘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贯通增强板的贯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贯通部为从增强板的径向外侧的缘部延伸至从轴向观察与供液部重叠的位置的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供液部在比增强板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增强板的缺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凸缘部的外周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增强板在比非接触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进一步具有与顶板部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的外侧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8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数字有源EMI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的轴与转子的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