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有内外手柄和凸轮的开门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8478.5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5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颜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群 |
主分类号: | E05B13/10 | 分类号: | E05B13/10;E0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内外 手柄 凸轮 开门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门锁领域中的一种开门把手,该开门把手能与锁芯固定不动的锁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门类锁体的开启与锁闭,即:含有内外手柄和凸轮的开门把手。
背景技术
在专利号为201320205777.2和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42802.1,专利名称同为《含有凸轮的开门把手》以及专利号为201320497483.1,专利名称为《一种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的开门把手》中,该专利产品虽能保证主人外出锁门时的安全与可靠性,但不能明确告知主人在室内锁门的安全与可靠性,如若因锈蚀或锁体锁舌槽进入异物,导致锁体中的锁舌(也称插销)不能工作到位,或因开门把手的锈蚀或被污染导致把手复位弹簧不能有效驱动开门把手于复位空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主人进房间关门锁闭后,房间外面的其他人仍可转动没有复位空转的开门把手,将门锁打开进入房间,这样会给房间主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虽在上述专利中设有把手复位观察标记,这种标记在长期使用中会受磨损与变形,也能给主人造成错误判断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方便主人在室内旋转设在锁体外侧的门内手柄,来检测开门把手是否处于复位空转状态,也可通该门内手柄来帮助没有进入复位空转状态的开门把手进入复位空转状态。由于本发明是可采用手动检测,并且在手动检测出没有复位的情况下能帮助其及时复位,这样能明确的告知主人锁体锁闭的安全性,也更进一步提高了如上所述专利产品的使用性与安全可靠性。本发明可广泛用于防盗门、装饰门或车门等所需的锁具领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含有内外手柄和凸轮的开门把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凸轮、把手轴、把手轴套和把手壳,在把手轴的外端设有门外手柄,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上设有轴弹子滑槽,在轴弹子滑槽中设有把手弹子弹簧和与之匹配的轴弹子,在把手轴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轴套,在把手轴套中设有可与轴弹子滑槽对应匹配的套弹子滑槽,在套弹子滑槽中设有套弹子,在把手轴套外侧设有能随把手轴套旋转并可作用于锁体实现开锁的传力点,在把手轴套柱体圆周外侧设有把手壳,在把手壳中设有可与轴弹子滑槽和套弹子滑槽对应匹配的壳弹子滑槽,壳弹子滑槽可让设在锁头上的把手开锁机关作用于轴弹子,在把手轴的外侧还设有能随把手轴转动的凸轮,所述的凸轮可作用于设在锁头中的滑动件上的凸轮推杆,并可通过该凸轮推杆推动滑动件从开启位置到锁闭位置;其特征是:在把手轴内端外侧设有能转动把手轴的门内手柄。
所述的门内手柄被设置在把手轴内端锁体外壳外侧,在锁体外壳的底板上设有转孔,所述的转孔能让把手轴内端穿入,所述的门内手柄设置在把手轴内端的外侧上。
所述的门内手柄被设置在把手轴内端锁体外壳外侧,在锁体外壳的底板上设有转孔,在门内手柄上设有可连接安装于把手轴的转轴,所述的转孔能让转轴穿入,所述的门内手柄通过转轴设在把手轴内端外侧,并与把手轴作相互连接。
所述的门内手柄被设在把手轴内端锁体外壳外侧,在锁体外壳的底板上设有转孔,在锁体的门内开门把手和其内转轴中设有轴孔,在门内手柄上设有可连接安装于把手轴的转轴,所述的转孔能让内转轴穿入,所述的轴孔能让转轴穿入,所述的转轴通过轴孔将门内手柄设置在把手轴内端外侧,并与把手轴作相互连接。
所述的门内手柄被设在把手轴内端锁体外壳外侧,在锁体外壳底板上设有转孔,在门内开门把手和其内转轴中设有轴孔,所述的转孔能让内转轴穿入,所述的轴孔能让把手轴内端穿入,所述的门内手柄设置在手轴内端的外侧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锁体与图1相结合的一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与另一种锁体应用的一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与一种锁体应用的一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合本发明的一种凸轮外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群,未经颜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8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覆晶式发光二极管以及其覆晶式封装结构
- 下一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