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活性污泥调理和过程减量技术的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8932.7 | 申请日: | 2014-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苏颖;邹晓凤;常功法;王凯;谭心;赵伟;马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卢福江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活性污泥 调理 过程 技术 体式 污水 生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活性污泥调理和过程减量技术的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处理法等。其中,污水的生物处理法以其投资低、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主导处理方法。
在污水的生物处理法中,常规处理装置存在工艺流程长、工段衔接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操作繁琐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主要有:厌氧/好氧一体式装置、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式装置、一体式氧化沟装置、活性污泥UNITANK一体化装置、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装置等。这些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功能紧凑、占地面积小、自控水平高、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运行稳定性不强、剩余污泥产量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活性污泥调理和过程减量技术、运行稳定性强、剩余污泥产量小的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水解酸化区、污泥调理区、曝气生化区、沉淀区之间依次通过管道两两相连接,污泥消化区与沉淀区和污泥调理区通过管道相连接;水解酸化区内安装组合式生物载体,并在区内设置潜水搅拌机;曝气生化区内设曝气装置,可采用旋混曝气器、微孔曝气器或射流曝气器等;沉淀区内设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曝气生化区;剩余污泥泵将沉淀污泥泵送至污泥消化区;污泥消化区内设潜水搅拌机。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控水平高,运行管理方便;二、本实用新型集成了活性污泥调理技术和活性污泥过程减量技术,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污泥活性,提高了出水品质,同时大幅度削减了剩余污泥产生量;三、本实用新型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基于活性污泥调理和过程减量技术的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活性污泥调理和过程减量技术的一体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水解酸化区1、污泥调理区2、曝气生化区3、沉淀区4之间依次通过管道两两相连接,污泥消化区5与沉淀区4和污泥调理区2分别通过管道相连接。水解酸化区1内安装组合式生物载体,并在区内设置潜水搅拌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污泥调理区2内投加活性污泥调理剂,投加量为50~100g/m3。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生化区3内设曝气装置,可采用旋混曝气器、微孔曝气器、射流曝气器等;沉淀区4内设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曝气生化区3,回流量相对于进水量比例为100%~150%;剩余污泥泵将沉淀污泥泵送至污泥消化区5,泵送量相对于进水量比例为5%~8%。污泥消化区5内设潜水搅拌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须向污泥消化区5内投加乳酸菌抑制恶臭产生,乳酸菌投加量为5~10 g/m3。
构成本装置的各个设备或部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或配合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或其它可能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8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式磁性水处理阻垢除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奥贝尔氧化沟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