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恒温肌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0909.1 | 申请日: | 2014-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杰;杨林;苟小军;史铀;王跃锜;蔡佩玲;陈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1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恒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肌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干扰恒温肌槽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肌槽用来做可收缩组织的体外实验时,需要恒温、持续供氧、加入药物和精确调节前负荷大小。现有肌槽存在以下缺点:(1)加药、供氧在一个槽体内,容易受到液体波动的干扰而使数据误差增大,同时由于槽内液体静止,氧供及药物分散不均匀,可能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2)肌条固定于带钩的玻璃棒或者玻璃板上后再升入槽体中固定,实验时肌条易松脱,使前负荷降低而影响实验结果,其次放置肌条耗时,容易导致肌条失活而致实验失败。目前还未见有能抗干扰、快速挂载肌条、自动循环均衡氧分及药物的恒温肌槽装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恒温肌槽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避免供氧、加药时的干扰,可快速牢固的挂载肌条,并使氧及药物能快速、均匀的分布在肌条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干扰恒温肌槽装置,包括恒温水浴槽、肌槽、恒温控制系统、供气管、加药管、加热装置和控制面板,肌槽置于恒温水浴槽内,供气管和加药管的一端插于肌槽中,所述肌槽内设有一可升降的隔板,该隔板将肌槽分为两个腔,所述 供气管和加药管位于其中一个腔内,肌条位于另一个腔内;在隔板位于肌条放置腔的一侧还固定有钩挂肌条的线钩,线钩的一端连接有张力传感器,在隔板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上循环孔和下循环孔。
上述可升降的隔板是通过升降结构实现上下升降的,该升降结构包括肌槽活塞、液压管、控制端活塞、活塞杆和活塞缸,肌槽活塞位于肌槽内,隔板的下端固定在肌槽活塞上,肌槽下端的液体进出孔与活塞缸的液体进出孔通过液压管连通,控制端活塞位于活塞缸内,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控制端活塞上,另一端安装有旋钮,旋钮布置于控制面板上。
上述供气管的下端端部还安装有气体发泡球。
上述肌槽可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打开电源,调节好所需温度,然后向肌槽加入培养液,并打开氧气供气,待温度显示至预定值后,旋转液压推动按钮,将肌槽活塞推出,此时线钩完全暴露,这时快速将解剖后的肌条悬挂在线钩上,并使线钩与张力传感器连接,然后根据张力传感软件系统的显示旋转液压推动按钮,降下肌槽活塞,使肌条浸泡于培养液中。微调旋钮,调节肌肉的前负荷(即初始张力),待肌条开始收缩并维持稳定节律后,开始记录,在此期间,可根据实验需要,通过药物供入管路,加入干预药物,记录收缩数据,直至实验结束。如需更换药物,可通过药物供入管路快速抽干培养液,再加入新的培养液继续实验。肌槽中的隔板,可以将肌条工作区域与供气,给药区域分开,避免因加药供气时对液体的搅扰而对肌条收缩产生噪声干扰,同时,隔板可以减少供气气泡溢出液面时对肌条收缩的影响,供给的气体通过管路末端的气体发泡球可以发出微小气泡,从而可增加氧气与液体的接触及氧气溶入的速率和保险系数。同时因气泡微小,对液面的搅扰较小。隔板的上、下循环孔为液体在肌槽内循环提供了通路,当气泡从肌槽底部上升时,可带动液体向上流动,通过上循环孔把氧饱和 度高的、或带有药物的液体快速带入肌条所在的腔内与肌肉接触,同时液体向下流动,经过下循环孔,回到供气给药腔,整个过程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有效解决供氧、加药时的干扰问题,并使氧及药物能快速、均匀的分布在肌条上,从而能有效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数据更真实;
(2)可快速牢固的挂载肌条,能有效避免因肌条松脱和失活而影响实验结果;
(3)操作简单,系统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肌槽的断面图。
图3为图1中肌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面板 2—肌槽 3—恒温水浴槽 4—供气管5—加药管 6—上循环孔 7—隔板 8—下循环孔 9—肌槽活塞10—气体发泡球 11—电子温度计 12—旋钮 13—控制端活塞14—液压管 15—加热装置 16—张力传感器 17—恒温控制系统18—指示灯 19—电源开关 20—温度调节旋钮 21—温度显示屏 22—线钩 23—活塞杆 24—活塞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0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