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1192.2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8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余其;金书剑;马晓军;刘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余其;金书剑;马晓军;刘红梅 |
主分类号: | F23K1/00 | 分类号: | F23K1/00;F23G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片 污泥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清洁焚烧处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的处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化运作手段,综合比较多种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特点。污泥焚烧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它既解决了污泥的出路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能源,且不必考虑病原菌的灭活处理。污泥焚烧的热能可回收利用,有毒污染物被氧化,灰烬中的重金属活性大大降低。
由于脱水污泥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地,污泥处理量比较少的实际情况较多,假如采用干化后焚烧,系统复杂投资高。如果将污泥直接投入现有流化床焚烧炉内焚烧,由于掺烧污泥量比较小,对原有锅炉影响很小,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污泥经污泥泵密闭输送到流化床锅炉内直接焚烧处理的工艺技术方案。
然而,污泥直接加入流化床锅炉出现:大块污泥可能直接落到风帽上面从而导致风帽急冷淬火损坏的问题,加快了风帽的损害,影响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必须经常停炉维修,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此背景下,研发和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管道内部结构经改进,一方面尽可能减少污泥输送阻力,另一方面使污泥大小减小至约原来的1/4,这样会大大减小污泥沉底的可能性,显著减少风帽的损害,提高锅炉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污泥焚烧直接进入焚烧炉大块污泥沉积到风帽上导致风帽急冷淬火损坏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该装置使得污泥在进入焚烧炉之前高效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它主要由管道主体和两个刀切片组成,其中,两个刀切片呈垂直分布,并焊接于管道主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刀切片为锥形刀片,宽度为40-60mm,高度为60-100mm;所述管道主体长度为80-120mm,焊接于污泥入焚烧炉管道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污泥正常输送到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之前,污泥经过叶片刀切的刀切面,使其原来进入锅炉的污泥体积减少到原来的1/4,同时减轻了重量,并使均匀分散分布到炉膛,避免直接落入炉膛的底部对风帽的损害。刀切叶片的设计不会显著增加污泥输送的阻力,同时,污泥经刀切面快速地被分流成4个部分,进入炉膛的污泥被有效分散,进入炉膛后迅速干化焚烧,从而避免了大块污泥堵塞了管道的截面和沉底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相对于其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节省大量的时间,且不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降低设备的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道主体1、刀切片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刀切片污泥分流装置包括管道主体1和两个刀切片2,其中,两个刀切片2呈垂直交叉分布并焊接在管道主体1内;刀切片2、管道主体1和焊接材料的材料都为2520不锈钢,其中,刀切片2为锥形刀片,宽度为50mm,高度为80mm;管道主体长度为100mm,焊接于污泥入焚烧炉管道下部。污泥通过输送泵输送到管道下部,通过管道主体1从刀切片2的锋面流入,污泥进过刀切片2分流成4个入口分别进入锅炉内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刀切片2的存在不会显著增加污泥输送的阻力,因此,对污泥输送泵的流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并改善了污泥分流扩散能力。在实际的工程运行中运行良好。
实施例:
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应用在某制药厂生化污泥流化床焚烧工程中。此工程中,污泥的含水量为70%~80%,焚烧量为100吨/天,在未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之前,湿污泥在污泥仓经污泥泵直接输送到流化床锅炉进行焚烧,污泥输送管道直径为Φ219×7,因大块污泥直接进入流化床内,由于不能及时扩散出去,低温污泥可能直接接触高温风帽,导致风帽频繁急冷淬火损坏。在半年的时间内,多个风帽损坏,并导致了2次停炉维修。将本装置焊接在原污泥管道的下部,污泥进入锅炉前,污泥经刀切面快速地被分流成4个部分,进入炉膛的污泥被有效分散,进入炉膛后迅速干化焚烧,也避免了污泥沉底的可能性。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之后的半年内并没有类似的故障发生,焚烧炉运行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余其;金书剑;马晓军;刘红梅,未经金余其;金书剑;马晓军;刘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1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加密二维码的野外设施信息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