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板钢筋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042.3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好春;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浇混凝土板,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板钢筋架体。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实践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负筋一般多采用钢筋,分部筋采用钢筋,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实体检测时发现混凝土板负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仅为50%左右,负筋保护层厚度普遍偏大,同时板厚时有超标。现浇结构板负筋绑扎结束后,根据板厚及设计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工现场加工的∏支撑(多用钢筋制作)绑扎在板负筋交叉点,撑脚放置在模板上,一般设置间距约800mm,起到控制板厚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但是,在板负筋下加绑钢筋撑脚,由于撑脚是用钢筋人工弯曲制成,本身存在较大误差,同时绑扎不稳,易松动、滑动,踩踏后板负筋易变形、下沉,造成负筋保护层厚度超标,且不利板厚控制;焊接撑脚在模板拆除后易暴露与混凝土面,易锈蚀,不美观,后期处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板钢筋架体,有效地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一种现浇混凝土板钢筋架体,包括钢筋外框,所述外框中间平行放置两根钢筋,所述两根平行放置的钢筋的两端及中间再通过钢筋作为拉杆焊接为一个架体,所述架体下方焊接有钢筋撑脚,所述架体上方通过扎丝绑扎有板负筋。
优选的,所述撑脚下加设有高硬垫块。
优选的,所述钢筋外框的长边下料成长度为0.8米-1.5米的规格。
优选的,所述外框钢筋采用Φ14-20钢筋制作,外框尺寸为(0.8-1.5m)×0.20m。
优选的,所述撑脚钢筋采用Φ12或Φ14的钢筋制作。
优选的,两根平行放置的钢筋间距为150-250mm。
进一步优选的,撑脚间距不大于8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钢筋架体,一方面架体表面是一个平面,且焊成架体后,相当于是一个板面控制面,易于控制板面平整度,整体架体高度可以设计成等于板厚度,易于控制板混凝土厚度,既控制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和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又控制了楼板厚度;另一方面容易焊接,焊接面大,焊接质量易控制,架体刚度大、不易损坏,架体长度不长,利于组合,工人操作方便,提高了工效。且工人在操作面施工时,不影响他人施工;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重复多次使用,经济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板钢筋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现浇混凝土板钢筋架体,包括钢筋外框1,所述外框中间平行放置两根钢筋2,所述两根平行放置的钢筋的两端及中间再通过钢筋作为拉杆3焊接为一个架体,所述架体下方焊接有钢筋撑脚4,所述架体上方通过扎丝绑扎有板负筋5。所述撑脚下加设有高硬垫块。所述钢筋外框的长边下料成长度为0.8米-1.5米的规格。所述外框钢筋采用Φ14-16钢筋制作,外框尺寸为(0.8-1.5m)×0.20m。所述撑脚钢筋采用12#或14#的钢筋制作。两根平行放置的钢筋间距为150-250mm。撑脚间距不大于800mm。
具体操作时,在横断面板负筋绑扎完成后,按板厚要求布设相应高度的架体,要求架体布设顺直,架体内边距支座边300-400mm左右。所有板负筋与架体交叉点均用22#铁丝逐点绑扎牢固,负筋面必须紧贴架体钢筋底。
对于采用泵送砼的项目,整个施工段必须全部布完架体,并将负筋全部绑在架体上,方能组织钢筋隐蔽验收。泵管不得支承在方管上,泵管必须另设专用支架。
架体在砼振捣密实平整后初凝前及时抽出。
作业人员施工时应尽量不踩踏板负筋。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踩踏钢筋或将施工机具放在钢筋上,注意与水电等工种之间的衔接和交接检验,避免工序返工和相互损坏。
拆下的架体应及时用自来水冲冼干净表面混凝土浆,及时调整和修复变形架体,按规定位置堆放整齐,存放于仓库,避免日晒雨淋。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2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蜂巢
- 下一篇:编织手链的扣接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