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3385.1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4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曾秀琴;罗兴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秀琴;罗兴焕;沈进益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B60P3/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张俊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风阻式 输送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风阻式输送通道,应用于一柜体与一飞行载具连接作业中,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流板,可降低柜体在行进状态下所受风阻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航空公司为了应对长时间的飞行时间,各航班通常会为搭乘的旅客提供餐点食用,然而,通常单一航次的国际航班所搭乘的旅客数量为500~900人,由此可知航空公司必须供应的餐点数量庞大,现有技术中的做法为将数量众多餐点由一送餐车进行配送作业。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送餐车,如图中所示的一送餐车10,其主要为于一车辆101上承载有一柜体102,其中,柜体102一端为组设有一连接装置103,柜体102通过连接装置103,即可将柜体102连接于一飞行载具,现有技术送餐车10虽可通过连接装置103将柜体102与飞行载具完成连接,但是,连接装置103前端为成型有一垂直状的受风面1021,所述,当车辆101于行驶状态下,柜体102及连接装置103为会受到较强的风阻影响,进而影响到车辆101行驶时整体的稳定性,一般货柜车可以在其车顶处加装一导流板,以减少货柜受到风阻的影响,但是,连接装置103需连接至飞行载具,故无法加装导流板,因此,如何降低送餐车行驶时柜体所受的风阻,以提升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此乃待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阻式输送通道,降低位于车辆上的柜体在行进状态下所承受的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风阻式输送通道,供以组设于一柜体的一端,供所述柜体与一飞行载具完成通道式连接,并用以降低所述柜体在行进时所受到的风阻,包括:
一升降模块,由一第一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及一升降平台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柜体的端缘,使所述升降模块整体受到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垂直组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下方,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由一第一致动装置连接,使所述升降平台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呈上下垂直位移;
一第一侧板组,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及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一侧板组中心具有一第一枢接件,使所述第一侧板组在受所述升降平台连动时,可产生折弯;
一导流板,一端以一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端缘呈相对枢设,且所述导流板与一第二致动装置相连接,使所述导流板受所述第二致动装置连动后,可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呈相对转动;
一第二侧板组,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一侧端缘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侧板组中心具有一第三枢接件,使所述第二侧板组在受所述导流板动作时产生连动;以及
一延伸平台,与所述升降平台呈相对活动组设,所述延伸平台连接一第三致动装置,使所述延伸平台受所述第三致动装置连动后,可由所述升降平台向外呈水平拉伸。
上述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所述第一侧板组、所述第二侧板组及所述导流板展开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及所述升降平台之间形成一输送通道。
上述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所述第二侧板组枢接有一呈扇形的连接板。
上述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所述连接板成型有一滑槽,所述连接板与所 述第二侧板组通过该滑槽形成相对枢设。
上述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所述连接板端缘为圆弧状。
上述的抗风阻式输送通道,所述导流板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挡止部,用以顶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使所述导流板常态下呈倾斜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优良的柜体连接装置,使得现有的柜体与飞行载具之间的连接更加平稳,有效地降低了柜体在行进状态下所承受的风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送餐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其中:
20 抗风阻式输送通道
201 升降模块 202导流板
2011 第一支撑架 2021 第二枢接件
2012 第二支撑架 2022 挡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秀琴;罗兴焕;沈进益,未经曾秀琴;罗兴焕;沈进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3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骑式摩托车的搁脚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