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3534.4 | 申请日: | 2014-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5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陆 |
主分类号: | G06F3/039 | 分类号: | G06F3/039;H01B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鼠标 数据线 磨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护圈,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环形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脑在使用时,需要通过键盘、鼠标来控制电脑的文档建立、图形制作、网页的开启、文字的输入等各个动作,以便让电脑按照人的意识实现所需目的,然而上述动作中键盘是相对稳定的,鼠标却要随着手部动作完成鼠标的滚轮装置、游标进行操作;这一动作需要数据线在桌面进行相应的移动,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光电鼠标,光电鼠标是一种很常用的电脑输入设备,它可以对当前屏幕上的游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游标所经过位置的屏幕元素进行操作;这时连接电脑主机的数据线也会不停的在移动,尤其是移动时数据线在桌面上属于硬性摩擦,不仅数据线外表皮会使桌面出现划痕或污迹,而且由于鼠标的移动不畅很多时候会影响使用者的手感;也就是数据线过于松弛时会使桌面出现划痕或污迹和不灵活,数据线略紧时会出现前后移动鼠标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由半圆环、另一半圆环将鼠标数据线托起,利用半圆环、另一半圆环的卡孔内壁与数据线之间的间隙使得鼠标移动时数据线的轻松随动,防范了数据线磨损带来的手感不适和损伤桌面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包括半圆环、另一半圆环,在半圆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插柱,在另一半圆环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插孔,所述半圆环的两个插柱与另一半圆环的两个插孔插接形成圆环形防磨损托块,鼠标的数据线卡在圆环形防磨损托块内的卡孔中。
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包括半圆环、另一半圆环,在半圆环的两个端面中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插柱,所述半圆环的另一端面设有插孔;在另一半圆环的两个端面中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插孔,所述半圆环的另一端面设有插柱;所述半圆环的插柱、插孔与另一半圆环的插孔、插柱插接形成圆环形防磨损托块,鼠标的数据线卡在圆环形防磨损托块内的卡孔中形成另一替换结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由半圆环、另一半圆环将鼠标数据线夹持,在鼠标移动时数据线在圆环形防磨损托块的托起和转动下,数据线尽可能少的接触桌面,防范了数据线磨损带来的手感不适和损伤桌面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克服了数据线过于松弛时或数据线略紧时出现的划痕或污迹桌面和不灵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鼠标数据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圆环;2、端面;3、插柱;4、插孔;5、另一半圆环;6、卡孔;7、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或2所述的一种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包括半圆环1、另一半圆环5,在半圆环1的两个端面2分别设有插柱3,在另一半圆环5的两个端面2分别设有插孔4,所述半圆环1的两个插柱3与另一半圆环5的两个插孔4插接形成圆环形防磨损托块,鼠标的数据线7卡在圆环形防磨损托块内的卡孔6中;或使用另一替换结构,包括半圆环1、另一半圆环5,在半圆环1的两个端面2中的其中一个端面2设有插柱3,所述半圆环1的另一端面2设有插孔4;在另一半圆环5的两个端面2中的其中一个端面2设有插孔4,所述半圆环1的另一端面2设有插柱3;所述半圆环1的插柱3、插孔4与另一半圆环5的插孔4、插柱3插接形成圆环形防磨损托块,鼠标的数据线7卡在圆环形防磨损托块内的卡孔6中。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数据线的防磨损托块,结合附图1、2或3,在鼠标数据线接触桌面的容易磨损部位处,使用半圆环1和另一半圆环5对接卡在数据线7上,在使用鼠标过程数据线7在桌面滑动时,受到本实用新型的托起所述数据线7便不接触桌面,防范了数据线磨损带来的手感不适和损伤桌面问题。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陆,未经李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3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