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4516.8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7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江;郑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迅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外圈 正反面 自动识别 转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装置,具体为一种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外圈送料时,由于通过振动机构送来的物料不能自动区分产品的正反面,因此就需要在送料过程中对物料进行翻转,使得进入后续操作的物料方向一致,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轴承外圈正反面并自动翻转方向的送料机构就非常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道、下料道和设置在上料道和下料道之间的翻转夹具,翻转夹具与上料道和下料道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所述的翻转夹具底部设置旋转气缸,翻转夹具近下料道端设置有气缸,气缸下方连接阻挡门,在翻转夹具的一侧设置窗口,窗口的下沿高度低于轴承外圈壁的厚度;在翻转夹具上设置有一支架,支架上设置一感应杆推动气缸和与感应杆推动气缸相对应的正反面判定感应器,在感应杆推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感应杆一端,感应杆能够绕设置在支架上的感应杆铰接点转动,感应杆另一端为感应杆接触点,该感应杆接触点位于翻转夹具的窗口处与轴承外圈触接。
所述的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夹具正上方设置有位置感应器。
所述的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气缸、气缸、感应杆推动气缸、正反面判定感应器和位置感应器均与PLC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上料道和下料道之间设置一翻转夹具,通过对位于翻转夹具内的轴承外圈的正反面判断,然后控制旋转气缸对翻转夹具进行180度旋转,最后将方向一致的物料送入下料道;通过该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可以大大改善现在人工识别产品正反面的缺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杆推动气缸与感应杆、轴承外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反面判定感应器,2-感应杆推动气缸,3-感应杆,4-感应杆接触点,5-气缸,6-阻挡门,7-旋转气缸,8-位置感应器,9-翻转夹具,10-轴承外圈,11-上料道,12-下料道,13-感应杆铰接点,14-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轴承外圈正反面自动识别翻转送料机构,包括上料道11、下料道12和设置在上料道11和下料道12之间的翻转夹具9,翻转夹具9与上料道11和下料道12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方便自动识别后翻转产品方向。翻转夹具9底部设置旋转气缸7,该旋转气缸7可以对反方向的轴承外圈10进行翻转,以实现产品进入加工设备前方向一致;在翻转夹具9近下料道端设置有气缸5,气缸5下方连接阻挡门6,翻转夹具9正上方设置有位置感应器8,当位置感应器8检测到轴承外圈10进入翻转夹具9时,气缸5动作,带动阻挡门6挡住物料下行,然后通过感应杆推动气缸2动作使得感应杆接触点4对轴承外圈10进行检测;在翻转夹具9的一侧设置窗口14,窗口的下沿高度低于轴承外圈壁的厚度,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检测;在翻转夹具9上设置有一支架,支架上设置一感应杆推动气缸2和与感应杆推动气缸2相对应的正反面判定感应器1,在感应杆推动气缸2的输出端连接感应杆3一端,感应杆3能够绕设置在支架上的感应杆铰接点13转动,感应杆3另一端为感应杆接触点4,该感应杆接触点4位于翻转夹具的窗口14处与轴承外圈10触接。上述旋转气缸7、气缸5、感应杆推动气缸2、正反面判定感应器1和位置感应器8均与PLC控制器相连。
正反面判定感应器1:用于感应感应杆,如果感应杆与正反面判定感应器接触,则说明轴承外圈方向不对,如果不接触则说明方向正确;
感应杆推动气缸2:推动感应杆动作;
感应杆3:用于接触轴承外圈和正反面判定感应器;
感应杆接触点4:用于接触轴承外圈;
气缸5:用于带动阻挡门运动;
阻挡门6:用于阻挡轴承外圈;
旋转气缸7:用于带动旋转夹具转动;
位置感应器8:用于检测轴承外圈是否进入旋转夹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迅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迅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4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器灌装机的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开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