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曝气水流的能量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6260.4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流 能量 再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系统,尤其是一种曝气水流的能量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行业,曝气系统起着为污水池增氧的作用,通常把曝气装置设置在污水池底部或者中部,曝气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自下向上涌出,同时气泡也会推动池水向上涌动,然后再在曝气区域周围流回池底,形成循环水流。池水被曝气气泡推动向上涌动,以及回流池底,会产生相当大的水流动能,通常情况下,这种动能没有被利用,白白浪费掉了。
在污水处理的污水池中,通常还装备有推进系统,推进系统包括连接有动力装备的推流桨叶,其作用为:通过推流桨叶的旋转推流,使污水池中的水流动起来,防止污泥颗粒在污水池底的沉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不能加以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曝气水流的能量再利用装置,使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转化成可以再利用的能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曝气水流的能量再利用装置,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竖直隔板,竖直隔板把筒体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把曝气系统的曝气装置设置在其右侧筒体的底部;在筒体的右侧筒体和左侧筒体内分别设置有可被曝气水流冲击的桨叶,桨叶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能量。
其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
所述输出轴为设置在隔板处的前后方向的水平输出轴,在水平输出轴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桨叶。
在所述隔板的上下两部位分别设置有前后方向的水平轴,在上、下水平轴上分别设置轮体,上、下水平轴上的轮体通过联动体联动,在联动体上设置有桨叶;上、下水平轴中至少有一根可以跟其上的轮体联动作为输出轴。
在所述筒体的右侧筒体和左侧筒体内的上下两部位的前后两部位分别设置有前后方向的水平短轴,水平短轴上分别设置有轮体,水平短轴上的轮体通过联动体联动,在联动体上设置有桨叶;水平短轴中至少有一根可以跟其上的轮体联动作为输出轴。
其进一步的改进为:
在前后两部位的水平短轴中都有一根与其上的轮体联动,为联动短轴,并在联动短轴上固定设置有另一轮体为联动轮体;设置有另一前后方向的水平通轴,通轴上的前后两部位固定设置有两个联动轮体二,两个联动轮体二分别通过联动体与前后两部位的联动轮体联动;此时上述所有水平轴中任意一根与其上的轮体联动时都可以作为输出轴。
其进一步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是:
所述轮体为链轮或同步带轮,所述联动体为传动链或同步带,所述桨叶设置在传动链或同步带上。
所述轮体为辊轮,所述联动体为传动网带,所述桨叶设置在传动网带上。
其再进一步改进为:
在所述筒体的左侧还另设一筒体二,在其底部设置有另一曝气装置。
所述筒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顶盖。
其能量再利用的具体方式可以是:
在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有发电装置或推流桨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筒体内设置竖直隔板,在右侧筒体下部设置曝气装置,从而使两侧筒体内水流的方向不同;所述桨叶在两侧筒体内受到不同方向的水流冲击,从而可以沿着相同的圆周方向旋转,带动输出轴旋转,这样就把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转化成了可以再利用的能量。
输出轴设置在隔板处,在其圆周上固定设置桨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设置上下两根水平轴,使用链轮、传动链等轮体、联动体的联动结构,并把桨叶设置在联动体上,能充分利用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
分别在两侧筒体中设置水平短轴和轮体,能够在不加大轮体直径的情况下,使桨叶的左右宽度增大,充分利用筒体内的空间和水流动能。
另设一根水平通轴,并通过联动轮体使前后部位的水平短轴上的轮体的联动更加可靠。
在筒体左侧设置另一筒体二和另一曝气装置,进一步增大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
在筒体的顶部设置顶盖,进一步引导水流方向,增大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同时还能使曝气气泡循环进污水中,而不是直接涌出污水池,从而更多地溶解在污水中,提高曝气效果。
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发电装置,可以把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转化成电能;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推流桨叶,可以把曝气产生的水流动能转化成推动推流桨叶旋转的机械能,使污水池中的水按需要的流动方向流动起来,防止污泥颗粒在污水池底的沉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一种变化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未经张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