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头轮毂除锈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6555.1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均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除锈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护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头轮毂除锈工具。
背景技术
汽车行走一段时间后,刹车系统会产生腐蚀和高温咬死现象。据调查,9成以上的车辆都会产生轮胎难于拆卸的现象。刹车系统腐蚀和高温咬死,通常会引发部件锈蚀、受热咬死难于拆卸甚至时车时螺丝断裂的危险,大大降低了行车安全性。
目前维修人员的处理方案是利用砂纸或钢丝刷进行人手除锈处理,施工时间常且无法彻底把锈除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全方位彻底除锈的轴头轮毂除锈工具。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轴头轮毂除锈工具,包括壳体、磨轮、驱动模块,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驱动模块通过连接头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粘扣带公头,所述磨轮上端设置有粘扣带母头,壳体通过粘扣带结构与磨轮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磨轮为空心圆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前端为空心圆形结构,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磨轮为尼龙无纺丝粘接而成的多孔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模块为电钻或者风钻。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为正六边形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快速清除铁锈和车轮毂上的污垢,使用时不会影响扭紧扭矩;同时除锈时无火花、少灰尘;驱动模块可以为一般电钻(或风钻),使用时无特殊装置要求;所述磨轮为可更换尼龙无纺磨轮,采用粘扣带粘接易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磨轮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轴头轮毂除锈工具,包括壳体1、磨轮2、驱动模块6,所述壳体1上端设置有连接头3,所述驱动模块6通过连接头3与壳体1连接,所述壳体1下端设置有粘扣带公头4,所述磨轮2上端设置有粘扣带母头5,壳体1通过粘扣带结构与磨轮2粘接。使用时,选择合适的壳体与新的磨轮粘接在一起,通过连接头将壳体固定在驱动模块上;将磨轮对应的扣入带轴头的轮毂上,启动驱动模块,通过磨轮与轮毂之间的摩擦可以将轮毂上的锈迹清除干净。其中磨轮与壳体的连接面大小一致,可以保证粘扣带可以将二者紧密连接在一起。
如图2、3、4所示,所述磨轮2为空心圆形结构。所述壳体1前端为空心圆形结构,壳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由于一般的轮毂中间会有轴头或螺母,常规的除锈工具只能从轴头侧面开始逐步环绕清洗,无法保证整个轮毂圆面的完整清洗。磨轮和壳体中间设置空心圆形结构,该空心结构可以使得轴头或螺母嵌入其中;使用时,无需将整个轴或者螺母全部卸下,直接磨轮套入就可以对整个轮毂面进行清除,操作简单快捷。其中图2的结构适合带螺母的轮毂表面清洗;图4的结构适合面积较大带轴头的轮毂表面清洗。
为了减少电火花和灰尘,所述磨轮2为尼龙无纺丝粘接而成的多孔结构。尼龙无纺丝具有较好的除锈效果,与轮毂摩擦时也不易产生电火花。
为了使得该除锈结构更易使用,所述驱动模块6为电钻或者风钻。电钻和风钻均为常见设备,易于适配,可以降低使用者的购买成本。
为了使壳体与驱动设备连接更为紧密牢固,所述连接头3为正六边形柱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均,未经陈旭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式净烟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磨底边带倒棱磨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