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式智能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7119.6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8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李庆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卡美循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包姝晴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智能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手机的吸附式智能卡。
背景技术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已被广泛、大量应用于城市交通、金融、社保等支付、信息存储及身份识别的各个领域。目前,人们迫切期望能将各种非接触式智能卡(例如是具有费用支付功能的交通卡、城市一卡通等)与手机或其他手持设备合二为一,以方便携带使用。然而,现有的普通非接触式智能卡与现代数字电器设备直接集成后,不具备在高频弱电领域复杂电磁波干扰环境中使用的条件。原因在于信号频率越高,越容易辐射出去,而一般的信号线都是没有屏蔽层的那么这些信号线就成了很好的天线,接收周围环境中各种杂乱的高频信号,而这些信号叠加在原本传输的信号上,甚至会改变原来传输的有用信号。也就是说,手机信号的辐射,会极大影响非接触式智能卡与其相应读写装置之间的信号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可反复粘贴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上方便携带使用和取下,并且能够在有手机等复杂电磁源干扰的环境中正常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包含:
智能卡本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与外部相匹配的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屏蔽层,设置于智能卡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抑制电磁干扰信号对智能卡本体的影响;
托架,对嵌入该托架内的所述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组合体进行承载;
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托架的表面,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重复粘贴至手机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是一层可移胶水薄膜,或者是一层双面胶薄膜。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是一种夹层结构,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一侧覆盖一层可移胶水薄膜来与手机连接,另一侧覆盖一层双面胶薄膜来与托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卡本体进一步包含封装在绝缘卡体内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式芯片以及与各个非接触式芯片相应电路连接的感应天线。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是由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薄膜。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层覆盖在市销现成的或回收利用的智能卡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组合体嵌入至所述托架内开设的镶嵌孔中;嵌入后的智能卡本体对应于所述托架的第一面设置,而所述屏蔽层对应于所述托架的第二面设置;所述托架的第二面通过吸附层重复粘贴至手机。
优选地,所述镶嵌孔在托架的第一面开口,而托架的第二面封闭;或者,所述镶嵌孔从托架的第一面贯通至第二面开设。
优选地,所述吸附式智能卡进一步设置有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视读信息层来显示文字或图案;所述视读信息层位于托架的第一面并至少将所述镶嵌孔在第一面上的开口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包含:
智能卡本体,其设置的非接触式芯片及感应天线,集成在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视读信息层内;
托架,以抗电磁干扰的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集成有智能卡本体的所述视读信息层与托架配合连接并由该托架承载,使视读信息层上的文字或图案位于所述托架的第一面;
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托架的第二面,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重复粘贴至手机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智能卡,其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吸附层(优选是可移胶水薄膜),来实现重复多次粘贴及剥离,所述吸附层加工方便,粘合性好,剥离后不留任何痕迹。将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式智能卡粘贴至手机等手持设备上,方便携带使用,不需要时也能够快速取下吸附式智能卡;取下后也不影响将吸附式智能卡独立用来进行费用支付或身份识别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智能卡本体的表面覆盖了抗电磁干扰的屏蔽层,或者将集成有智能卡本体的视读信息层与抗电磁干扰材料制成的托架配合连接,可以突破传统智能卡应用环境的局限,将非接触式智能卡应用在复杂电磁波干扰环境中,大幅度提高现有智能卡的抗电磁干扰、灵敏度和数据读写距离等性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直接在市销现成的智能卡(例如是交通卡、城市一卡通、购物卡等)上设置屏蔽层来构成。又或者,可以是回收老旧的智能卡进行修整后再设置屏蔽层,则可以保留原来卡内的信息,而增加抗电磁干扰的效果,有利于循环使用,符合环保倡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卡美循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卡美循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7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调控冲洗吸引一体器
- 下一篇:基于TCP/IP协议的CPU卡网络读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