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7125.1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8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设计;张伟;王修宏;张光辉;李井柱;桂久超;苏正飞;李涛;葛广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16 | 分类号: | B61K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1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阻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内运输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巷道内阻碍车辆通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煤矿巷道使用阻车器来限制巷道内运输车的运动。阻车器使用前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通过车辆时,挡板从立起状态变为倒下状态,即由常闭状态变为常开状态,使车辆顺利通过。
传统的阻车器有手扳式或脚踏式两种阻车器。然而,手扳式阻车器和脚踏式阻车器需要借助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巷道操作繁琐,易导致操作人员思想麻痹,产生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操作人经常误将阻车器置于常开状态,严重威胁斜巷运输安全。巷道内曾发生多起跑车伤人、车辆撞毁运输设备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巷道内安全性的气动阻车器。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包括挡板和底座,其中还包括气缸。所述底座下侧固定有气缸,底座左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前端面的中部固定有支点轴。所述支点轴通过轴承与底座固定,挡板下部设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为前后方向开设的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左端固定有定位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定位销与长圆孔活动连接。当挡板处于立起状态时,长圆孔的长边自左上向右下倾斜,长圆孔位于支点轴的右下方。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其中所述挡板下部设有摆杆。所述摆杆为弯杆,摆杆上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摆杆下部设有长圆孔。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其中所述长圆孔的长边与活塞杆轴线所成的角∠a为15°。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通过气缸的控制挡板的立起状态(常闭)和倒下状态(常开),达到了只需操作人员按动气缸的开关即可控制挡板,为操作任用提供更加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有效地避免了工人因厌烦操作而常开阻车器的问题,提高了巷道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中通过摆杆为弯杆,能够减少活塞杆作用力与挡板周向力之间的夹角,从而降低活塞杆的最大作用力,达到可使用低功率气缸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中通过长圆孔的长边与活塞杆轴线所成的角∠a为15°,既保证了挡板从倒下状态到立起状态时,活塞杆的最大作用力较小,又保证了挡板从立起状态到倒下状态时,活塞杆的最大作用力较小,此角度为实践验证的最佳角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气动阻车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动阻车器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气动阻车器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气动阻车器包括挡板2和底座1,还包括气缸3。底座1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气缸3,底座1左部设有挡板2。挡板2前端面的中部固定有支点轴23。支点轴23通过轴承与底座1固定,挡板2下部设有长圆孔22。长圆孔22为前后方向开设的孔。长圆孔22的长边自左上向右下倾斜。气缸3的活塞杆31左端固定有定位销32,气缸3的活塞杆31通过定位销32与长圆孔22活动连接。当挡板2处于立起状态时,长圆孔22的长边自左上向右下倾斜,长圆孔22位于支点轴23的右下方。长圆孔22的长边与活塞杆31轴线所成的角∠a为15°。定位销32的螺杆靠近螺帽侧与活塞杆31固定,定位销32的螺杆靠近螺母侧与长圆孔22间隙配合。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挡板2下部设有摆杆21。摆杆21为弯杆,摆杆21上部与挡板2固定连接,摆杆21下部设有长圆孔22。
使用时,气缸3带动活塞杆31向左移动,挡板2则绕支点轴23向右倒下,即由立起(常闭)状态变为倒下(常开)状态。气缸3带动活塞杆31向右移动,挡板2则绕支点轴23向左立起,即由倒下(常开)状态变为立起(常闭)状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7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供电控制的铁路道口安全护栏
- 下一篇:一种阻止轨道矿车落道的缓冲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