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缆索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8678.9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0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L·布奇维次;詹姆斯·亚当·德罗兹多夫斯基;安德鲁·亚瑟·布朗;雅各布·皮特·施滕策尔;梅森·奥托·苏克舒马克;理查德·格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4 | 分类号: | F16C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索 安装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缆索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美国第4,790,205号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挠性缆索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缆索角度进行改变或调整的缆索安装组件。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缆索安装组件。该缆索安装组件可包括支座、球形附件和托架。支座可具有支座孔。球形附件可置于支座孔内,并可具有缆索组件延伸穿过的孔。托架可置于支座上,并可具有容纳球形附件的承窝。球形附件的旋转在托架于球形附件上施加压缩力时可被抑制。
优选地,球形附件的旋转在托架紧固到支座之前被允许。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托架,第二托架具有容纳球形附件的承窝,其中,托架置于支座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托架置于支座的与第一表面相反布置的第二表面上。
优选地,还包括将托架和第二托架固定至支座的紧固件。
优选地,支座具有支座承窝,支座承窝远离托架延伸并接合球形附件以将球形附件保持在支座孔中。
优选地,托架的承窝以及支座承窝各自具有与球形附件的球状部分配合的弧形表面。
优选地,支座包括托架安装孔,托架包括延伸穿过托架安装孔以将托架固定至支座的安装部件。
优选地,支座包括布置为与安装部件相对的夹持部分,其中,夹持部分钩在支座之上以将托架固定至支座。
优选地,托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其中,第一臂和第二臂均包括接合支座以固定托架的安装部件。
优选地,托架还包括:弯曲部分;第一托架板,从弯曲部分伸出且包括承窝;以及第二托架板,从弯曲部分伸出且具有第二承窝;其中,第一托架板和第二托架板位于支座的相反侧,而且球形附件被容纳在承窝和第二承窝之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缆索安装组件。该缆索安装组件可包括支座、托架、球形附件以及容纳在护线管中的缆索。支座可具有支座孔。托架可被设置在支座上,并且可具有托架孔。球形附件可设置在支座孔和托架孔之内。护线管可部分地延伸穿过球形附件上的孔。缆索可延伸穿过支座孔、托架孔以及球形附件上的孔。
优选地,护线管延伸穿过托架孔,但不穿过支座孔。
优选地,球形附件具有靠近开孔的第一末端设置的第一止动部分,其中,球形附件的旋转在第一止动部分接合托架时被抑制。
优选地,第一止动部分配置为围绕护线管连续延伸的环。
优选地,球形附件具有靠近开孔的第二末端的第二止动部分,其中,球形附件的旋转在第二止动部分接合支座时被抑制。
优选地,第二止动部分配置为围绕缆索连续延伸的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缆索安装组件。该缆索安装组件可包括缆索组件、支座和托架。缆索组件可延伸穿过球形附件,该球形附件具有球形部分,该球形部分具有弧形外表面。支座可具有第一表面和远离第一表面延伸的支座承窝。托架可设置在支座上,并可具有远离第一表面延伸的托架承窝。托架和支座可接合球形附件的弧形外表面。
优选地,缆索组件包括缆索和护线管,球形附件具有包括第一开孔部分和第二开孔部分的通孔,其中,缆索延伸穿过第一开孔部分和第二开孔部分,而且护线管的末端置于第一开孔部分中。
优选地,第一开孔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孔部分的直径。
优选地,托架和支座接合弧形外表面以允许球形附件在支座承窝和托架承窝中旋转。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改变缆索角度来配合公差变化或建立公差。另外,还可使得缆索相对于支座自对齐或选转,以避免错位并减小缆索上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缆索安装组件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缆索安装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缆索安装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缆索安装组件的截面图;
图5至图8是缆索安装组件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公开于此;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且可由各种替代形式实施。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某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者缩小来展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不应认作限定,而仅仅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8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