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9003.6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民;魏朋建;卫广;毛琪;刘庆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永民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骨干 骨折 复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手、足部短管状骨骨折,是手、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足部的功能,尤其是掌、跖骨的粉碎性骨折,对复位、固定要求高,非手术治疗不易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及跖跗关节、跖趾关节僵硬,影响手、足部功能,而传统的克氏针纵向内固定有穿过关节等一定的局限性,且易发生断针、退针及针道感染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包括一对铰接在一起的钳臂,两个钳臂的前端分别有与其成一体的钳杆,所述两个钳杆的末端分别设有与其成一体的钳头,所述钳头上部向上弯曲,下部与钳杆之间设有圆孔,所述钳杆和钳头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卡齿。
所述两个钳臂的后端分别设有手柄。
所述两个钳臂之间设有使钳臂卡在一起的卡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具有术中有限显露,微创复位及临时固定,配合微型解剖钢板应用,有利于保护骨折周围血管、神经和软组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等,使手术操作更加安全、便捷;同时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术后愈合及功能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左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A处右放大图。
图中:1、手柄;2、钳臂;3、钳杆;4、钳头;5、卡头;6、卡齿;7、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包括一对铰接在一起的钳臂2,两个钳臂的前端分别有与其成一体的钳杆3,两个钳臂的后端分别设有手柄1,两个钳杆的末端分别设有与其成一体的钳头4,钳头4上部向上弯曲,下部与钳杆之间设有圆孔7,钳杆和钳头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卡齿6,两个钳臂之间设有使钳臂卡在一起的卡头5,本实用新型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主要是根据手、足部短管状骨的解剖特点,分别由大、小型号组成,其组成构要由把持部、连接部和夹持部三部分,骨干部型核心夹持部呈前窄、后宽类似“笔尖”型,左右“笔尖”对合部呈短斜螺纹增加摩擦,有利于对骨折部夹持、固定,连接部与夹持部宽端呈30°夹角,并且该部设计有独特的直径2mm圆孔,系将骨折夹持固定后临时贯穿克氏针固定,该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可依据手、足部短管状骨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大、小合适型号,使其与骨面侧方完全贴紧,将克氏针由夹持钳特制部位临时固定骨折断端,便于将微型解剖钢板固定骨折,尽最大程度保护骨膜和骨折部周围软组织的完整,组织破坏轻,减轻损伤血管和神经等组织,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骨折部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还缩短手术时间,我们应用该微创器械结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短管状骨骨折,既能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以获得轻便牢固的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又能充分利用其内固定轻便牢固的优势,使手部在术后早期得到活动和锻炼,最大限度减少对软组织的影响和肌腱等在骨折周围的粘连,预防关节僵硬畸形,大大地降低创伤关节炎的发生,由于手、足功能恢复快和提早骨折愈合的时间,缩短了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短管状骨骨干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具有术中有限显露,微创复位及临时固定,配合微型解剖钢板应用,有利于保护骨折周围血管、神经和软组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等,使手术操作更加安全、便捷;同时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术后愈合及功能康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永民,未经牛永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9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信号、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行为跟踪和修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