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9459.2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源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博大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土栽培 管道 活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土栽培用设备,特别涉及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
背景技术
管道式无土栽培装置,植物栽培室由若干根径向设置的塑料管道间隔排列组成,管道上开有用于栽种的天窗。通过上水及回水管道将植物栽培室与营养液水池连通。由自动定时供水器把营养液定时定量送往植物栽培室。目前组成植物栽培室的塑料管道采用胶粘式接头连接。
采用胶粘式的刚性连接,稍有沿轴向的扭动或者窜动都有可能导致胶粘连接口开裂或脱落,而且一旦胶粘连接后,接头就不能再拆卸而无法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允许管道沿轴向转动;避免连接口开裂、脱落以及接头能够拆卸重复利用的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其包括直接管体,所述直接管体内壁两端分别连接有管道,所述直接管体与管道连接处的外壁设有连接台阶,所述连接台阶外套设有压环,所述压环内壁对应直接管体的连接台阶设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连接台阶置于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连接台阶外套设有压环,管道在直接管体内可以沿轴向灵活转动;避免由于管道自身热胀冷缩、意外碰撞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连接管体开裂、脱落;能够方便拆卸,管道和直接管体能够重复使用,提高管道和直接管体的利用率。
所述压环与直接管体连接的相对端端面设有端面台阶,方便放置密封圈。
所述压环的端面台阶和第一挡圈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壁与管道外壁相抵,密封圈能够使直接管体与连接在直接管体上相邻的两个管道之间密封性更好,管道内的营养液等液体不溢出。
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橡胶圈具有弹性,使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管道与压环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能够更好地避免由于管道自身热胀冷缩、意外碰撞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连接管体开裂、脱落。
所述直接管体内壁设有限制管道位置的限位台阶,减少管道沿径向移动的现象。
所述直接管体和压环分别为聚氯乙烯注塑成型,聚氯乙烯具有阻燃、耐化学药品性高、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适用与无土栽培所用的器械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直接管体将相邻的两个管道连接在一起,连接台阶外套设有的压环,使管道在直接管体内可以沿轴向灵活转动;避免由于管道自身热胀冷缩、意外碰撞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连接管体开裂、脱落;能够方便拆卸,管道和直接管体能够重复使用,提高管道和直接管体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与管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4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其包括直接管体1,所述直接管体1内壁两端分别连接有管道4,所述直接管体1内壁设有限制管道4位置的限位台阶11,所述直接管体1与管道4连接处的外壁设有连接台阶12,所述连接台阶12外套设有压环2,所述压环2内壁对应直接管体1的连接台阶12设有第一挡圈21和第二挡圈22,所述连接台阶12置于第一挡圈21和第二挡圈22之间,所述压环2与直接管体1连接的相对端端面设有端面台阶23,所述压环2的端面台阶23和第一挡圈21之间设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内壁与管道4外壁相抵,所述密封圈3为橡胶圈,所述直接管体1和压环2分别为聚氯乙烯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无土栽培管道活动式接头,管道4可绕轴线转动任意角度,这样就可以随时灵活调整管道4的旋转位置,可将管道4调整到最利于被栽培植株生长的方向。管道4沿轴向允许一定距离的窜动和偏角,避免由于管道4自身热胀冷缩、意外碰撞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连接口开裂、脱落。使用活动式接头还可以灵活拆卸,重复使用,提高管道4和直接管体1的利用率。采用橡胶圈的密封圈3既能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能使密封圈3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管道4与压环2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使用时,直接管体1与压环2和密封圈3安装好后,将管道4直接对准直接管体1,从直接管体1的一端插入,无需其它任何辅助耗材和工具。为了更容易将管道4插入,在插入前可预先对配合表面用水润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博大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博大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94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