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相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71852.5 | 申请日: | 2014-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国民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彭逊 |
地址: | 3017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无功功率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相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电网的电能质量、节能性能和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两相电来说,电网无功功率的不平衡导致电网电压波动增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用电设备损坏。另外,无功功率是交流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部分,不仅电网中的大多数元件需要消耗无功功率,而且大多数用户负载如变压器、电风扇、空调和冰箱等设备也需要消耗无功功率。这些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需要及时从电网中得到补偿以保证正常运转。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多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但是上述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一般结构复杂、生产及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及维护成本较低的两相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相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在第一支路上设有聚丙烯电容C1,在第二支路上串联设置有整流二极管D、第一电阻R1和铝电解电容C2;还包括三极管V1、发光二极管V2、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至铝电解电容C2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至铝电解电容C2的正极、基极连接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集电极连接至发光二极管V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V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构成第一接线端,由整流二极管D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结构简单,由简单元件搭接,成本较为低廉,同时也保证了维护的便捷性。整个装置可以安装在入户的电源相线上,与用电设备之间是并联的关系,也可封装形成即插即用的装置,提升使用的便捷性,降低能源消耗。
优选地:聚丙烯电容C1的电容值为10uF,铝电解电容C2的电容值为33uF,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350KΩ,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45KΩ,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为50K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在第一支路上设有聚丙烯电容C1。
在第二支路上串联设置有整流二极管D、第一电阻R1和铝电解电容C2。
还包括三极管V1、发光二极管V2、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至铝电解电容C2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至铝电解电容C2的正极、基极连接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集电极连接至发光二极管V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V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
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构成第一接线端,由整流二极管D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
本实施例中,聚丙烯电容C1的电容值为10uF,铝电解电容C2的电容值为33uF,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350KΩ,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45KΩ,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为50KΩ。
具体地:聚丙烯电容C1选取的型号可以是CBB61SHPO450VAC10uF±5%50/60HZ,整流二极管D选取的型号可以是IN400系列,三极管V1选取的型号可以是S9013H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国民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国民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1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险箱装饰门板
- 下一篇: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